全本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未来星空记 > 第443章 枫桥夜泊

第443章 枫桥夜泊(1 / 2)

“这次稳多了。”穿越者刘彬的声音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他揉了揉被传送装置勒出红痕的小臂,目光飞快扫过四周。

脚下是青石板铺就的驿路,缝隙里滋生着青苔,不远处停泊着几艘乌篷船,船帆耷拉着,像倦鸟收拢的翅膀。

最远处的天际线被夕阳染成琥珀色,一座高塔的轮廓在暮色中逐渐清晰,飞檐翘角的剪影刺破云层——那是寒山寺,他们此行的坐标原点。

这是穿越者青林启动“溯洄者”号个人时空穿梭器。

之前的失败还历历在目:第一次误闯入安史之乱后的洛阳废墟,漫天烽火差点让他们困在公元757年;第二次倒是精准定位到了张继的坐标,却偏偏落在了他赴京赶考的路上,只远远望见一个骑马远去的青色身影,连句完整的对话都没能完成……

这一次,时间锚点显示为唐大历年间的一个深秋傍晚,正是史料中推测《枫桥夜泊》创作的关键节点。

“能量读数稳定,时空屏障完整,我们有三个小时。”青林低头看了眼手腕上的便携终端,屏幕上跳动的蓝色数据流映亮了他的眼底。

这台穿梭器是他在“未来科技实验室”的毕业设计,核心原理是利用暗物质扰动形成微型时间褶皱,从而实现短距离、短时间的定点穿越。为了这次“文学朝圣”,他几乎耗尽了所有积蓄,甚至偷偷修改了实验室的能量配额——如果被导师发现,等待他的将是终身禁止接触时空技术的处罚。

刘彬是他的朋友,也是唯一知道这个秘密的人。作为一名狂热的古典文学爱好者,他几乎是立刻就答应了青林的邀约,甚至提前背熟了《枫桥夜泊》的所有背景资料。“你看那边。”刘彬突然压低声音,指向驿路尽头的一座茶寮。

青林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茶寮的木桌旁坐着一个身着青衫的男子。他身形瘦削,鬓角微霜,面前摆着一壶早已凉透的茶,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杯沿,目光却定定地落在远处的枫桥与江面。那人的眉宇间萦绕着一股化不开的愁绪,像此刻笼罩在江面上的薄雾,连夕阳的余晖都无法穿透。

“是张继。”青林的心跳骤然加速,终端屏幕上的“目标匹配度”瞬间跳到了100%。他们之前查阅过无数史料,眼前这人的轮廓、气质,甚至连青衫上绣着的暗纹,都与唐代画家周昉所绘《长安士人行乐图》中张继的形象完全吻合。

两人放缓脚步,尽量让木屐踩在青石板上的声音融入周围的环境。唐代的茶寮里很安静,只有掌柜的算盘声偶尔响起,几个赶路的商人低声交谈着,话题离不开最近的漕运与赋税。张继似乎完全没有注意到周围的动静,他拿起桌上的纸笔,却没有立刻下笔,只是望着江面出神。

“他这时候应该刚落榜吧?”刘彬凑到青林耳边轻声说。根据史料记载,张继在天宝十二年赴长安应试,却不幸名落孙山。之后他辗转江南,途经苏州时,恰逢一个深秋的夜晚,江枫、渔火、钟声,最终化作了那首流传千古的《枫桥夜泊》。

青林点了点头,目光落在张继手边的纸卷上。那是一张粗糙的麻纸,边缘有些磨损,墨锭就放在一旁,已经研磨好了一半。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此刻正在见证的,不仅仅是一首诗的诞生,更是一个失意文人将满心愁绪转化为艺术的瞬间——这种跨越千年的“在场感”,是任何历史文献都无法给予的。

就在这时,江面上突然起了风。原本平静的水面泛起粼粼波光,几艘乌篷船开始轻轻摇晃,船家们吆喝着收起船桨,准备停靠岸边过夜。夕阳彻底沉入地平线,天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暗了下来,远处的枫桥渐渐变成了一道模糊的黑影,只有岸边的几盏渔火亮了起来,像散落江面的星辰。

张继终于动了。他拿起毛笔,笔尖在墨锭上轻轻蘸了蘸,悬在纸卷上方片刻,似乎在斟酌词句。青林和刘彬屏住了呼吸,连终端屏幕的亮度都调暗了几分,生怕惊扰了这个神圣的时刻。

“月落乌啼霜满天。”张继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了两人耳中。他的语调平缓,却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喟叹,仿佛将满腔的失意都融入了这七个字里。毛笔在纸上落下,墨迹晕开,笔画间带着一种压抑的顿挫感。

青林的指尖微微颤抖。他学过古典诗词,知道这一句看似简单的写景,实则暗藏着无数情绪:月落是时间的流逝,乌啼是孤寂的象征,而“霜满天”则不仅仅是自然景象,更是诗人内心寒意的外化。在未来的文学课堂上,老师会用各种理论去解构这句诗,却永远无法还原此刻张继落笔时的心境——那种落榜后的迷茫、漂泊中的孤独,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刘彬悄悄拿出手机,想要拍下这一幕,却被青林按住了。“时空法则禁止留下现代痕迹。”青林低声提醒他。刘彬只好悻悻地收起手机,目光重新回到张继身上。

张继写完第一句后,又停了下来。他抬起头,望向远处的寒山寺,夜色中的高塔此刻只剩下一个模糊的轮廓。江风越来越大,卷起他的衣角,也吹散了茶寮里最后一丝暖意。他裹了裹身上的青衫,拿起茶杯抿了一口,冰凉的茶水滑过喉咙,让他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江枫渔火对愁眠。”第二句很快落纸。这一次,张继的笔尖似乎更重了些,“愁眠”二字的笔画格外用力,墨色也更深。青林注意到,他的指节微微泛白,显然是情绪有些激动。江面上的渔火此刻已经连成了一片,明明灭灭,映在张继的眼底,却没有带来丝毫暖意,反而像是加重了他的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