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您除了研究天文和数学,还会制造机械吧?”青林想起历史记载中祖冲之发明的水碓磨和指南车,忍不住问道。
祖冲之笑着点头,从抽屉里拿出一张木刻的图纸:“这是我设计的水碓磨,用水力带动碓舂米,同时带动磨磨面,比人力省力多了。前几日在城外的农庄试过,一天能舂米五十石,磨面三十石。”他又拿出另一张图纸,“还有这个,是我改进的指南车,车上的木人无论车子怎么转弯,都能始终指向南方,比以前的指南车更精准,没有误差。”
青林看着图纸上精密的齿轮结构,不禁感叹祖冲之的多才多艺:“先生,您不仅懂天文、数学,还懂机械制造,实在是博才多学。在我们后世,像您这样在多个领域都有成就的人,会被称为‘科学家’,而您就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祖冲之闻言,轻轻摇了摇头:“我不过是喜欢钻研罢了。无论是天文、数学还是机械,最终都是为了让百姓的生活更好。比如改进指南车,是为了方便出行和行军;编制新历法,是为了让农夫能按时耕种;制造水碓磨,是为了减轻劳作的辛苦。做这些事,不是为了名声,而是为了实用。”
夜色渐深,祖冲之命仆人端来热茶,两人坐在庭院里,继续聊起星空。祖冲之指着头顶的银河,缓缓说道:“我小时候就喜欢看星星,总在想,这些星星为什么会动?它们离我们有多远?后来读了《周髀算经》《甘石星经》,才知道古人早就开始研究星空了。但我觉得,不能只跟着古人的脚步走,还要自己观测、自己计算,才能发现新的东西。”
“先生说得对。”青林点头附和,“在我们后世,科学家们也是这样做的。他们用更先进的设备观测星空,发现了行星、星系,甚至算出了宇宙的年龄。但不管设备多先进,研究的初心和您一样,都是为了探索未知,为人类造福。”
祖冲之眼中满是向往:“真想看看你们后世的星空啊,看看那些我没见过的星体,看看你们是如何观测宇宙的。”
青林心中一动,从背包里拿出平板电脑,打开天文软件,调出一张高清的银河照片:“先生,您看,这是我们用太空望远镜拍摄的银河,比肉眼看到的更清晰,能看到里面的星云、星团。还有这个,是木星的照片,能看到它表面的大红斑,还有它的卫星。”
祖冲之凑到屏幕前,眼神里满是震惊。他伸出手指,轻轻触碰屏幕上的木星,仿佛想触摸那颗遥远的行星:“原来木星是这个样子的……还有这么多星星我没见过。后生,你们能看到这么远的地方,真是了不起。”他又看了看软件里的星图,“这上面的星坐标,比我的星图精确多了,还有这些数字,应该是星体的距离吧?”
“是的。”青林点头,“这上面标注的距离单位叫‘光年’,一光年就是光走一年的距离。比如离我们最近的恒星,距离地球有4.2光年,而银河系的直径有十万光年。”
祖冲之喃喃自语:“光走一年的距离……原来星空这么广阔。我以前总觉得,能算出岁差、圆周率就已经很了不起了,现在才知道,我看到的不过是星空的一角。”
“先生不必妄自菲薄。”青林连忙说道,“正是因为有您这样的古人不断探索,后世的科学家才能站在您的肩膀上,看得更远。如果没有您提出的岁差,后世的历法修订就会走很多弯路;如果没有您算出的圆周率,很多数学和物理计算也不会这么精准。您的贡献,影响了后世千年。”
祖冲之闻言,脸上露出释然的笑容:“能为后世做些铺垫,我也就满足了。其实我还有很多想法没来得及实现,比如想造一台更精密的浑仪,能观测到更暗的星体;想再修订一次历法,把月亮运行的规律算得更准;还想研究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比如球体的体积计算。”
“先生,您说的球体体积计算,后世有一位叫祖暅的数学家解决了,他提出了‘祖暅原理’,也就是‘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用这个原理算出了球体的体积公式。”青林想起祖冲之的儿子祖暅也是着名的数学家,忍不住说道,“而且您编制的《大明历》,后来被朝廷采纳,沿用了很长时间,帮助了很多农夫。”
祖冲之听得十分开心,连连点头:“好,好啊!没想到我的后人能完成我的心愿。看来治学之道,真的是薪火相传,永不停歇。”
两人又聊了许久,从天文观测聊到数学演算,从机械制造聊到百姓生活。青林发现,祖冲之不仅学识渊博,还十分关心民生,他研究的每一项成果,都想着如何能帮到百姓,这份胸怀,更让人敬佩。
不知不觉,天边泛起了鱼肚白。青林的手环突然再次发烫,屏幕上出现一行字:“时空能量即将耗尽,十分钟后返回原时空。”
青林心中一紧,看向祖冲之:“先生,我要走了。我的时空不允许我停留太久,今日能与您畅谈,是我此生最大的幸运。”
祖冲之也看出了青林的不舍,他从桌上拿起一卷竹简,递给青林:“这是我记录的部分天文观测数据和《大明历》的草稿,你带回去,就当是我们今日相遇的纪念。希望你回到后世,也能像我一样,热爱探索,心怀百姓。”
青林接过竹简,入手沉甸甸的,仿佛握住了千年的智慧。他用力点头:“先生放心,我一定会珍藏这份礼物,也会记住您的教诲。您的事迹和精神,在后世会永远流传,激励更多人追求真理、造福百姓。”
祖冲之拍了拍青林的肩膀,眼中满是期许:“去吧,后生。你的时代,一定比我的时代更精彩,一定要好好把握。”
青林深深鞠了一躬,转身看向庭院外。手环的光芒越来越亮,他最后看了一眼祖冲之,看了一眼那座青铜浑仪,看了一眼即将亮起的星空,心中满是不舍。
强光再次袭来,青林闭上了眼睛。等他再睁开眼时,已经回到了天文台的观测台上,屏幕里祖冲之的画像依旧在微笑,手里的竹简却真实地握在手中,上面的隶书清晰可见。
青林抚摸着竹简,仿佛还能感受到祖冲之的温度。刚才的一切就像一场梦,却又那么真实——他亲眼见到了祖冲之,感受到了他的博学与胸怀,听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百姓的牵挂。原来历史上的祖冲之,比课本里更让人敬佩,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更是一位心怀天下的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