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未来星空记 > 第377章 帝国黎明

第377章 帝国黎明(1 / 2)

不小心又一次穿越了……

“这是……哪里?”青林呛了口带着硝烟味的空气,低头看向手环的全息屏——“公元前333年,小亚细亚,伊苏斯战场外围”。他猛地抬头,远处平原上正展开一场惨烈的厮杀……

马其顿士兵的绛红色披风在风中猎猎作响,波斯军队的大象军团在阵前嘶吼,而战场中央,一个骑着纯白战马的身影格外醒目。

那人身披镶嵌红宝石的青铜胸甲,金色卷发用月桂冠束起,手中的马其顿长矛正刺穿一名波斯贵族的铠甲。

即便隔着数百米,青林也能感受到他身上的王者气场——那一定是亚历山大大帝,那个年仅22岁就横扫小亚细亚,立志征服世界的传奇君主。

“你是谁?为何穿着如此怪异的服饰?”一个冰冷的声音在身后响起,青林转身,只见两名手持短矛的马其顿士兵正警惕地盯着他,他们的盔甲上还沾着鲜血,眼神里满是戒备。

就在这时,战场中央的白影突然策马而来。亚历山大勒住缰绳,纯白战马人立而起,他居高临下地看着青林,琥珀色的眼眸里带着审视:“士兵说你突然出现在战场边缘,既不是波斯人,也不是我的部下。你来自哪里?”

青林握紧手中的量子手环,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我叫青林,来自两千多年后的未来。因时空意外来到这里,并无恶意。”他知道亚历山大虽年轻,却有着超越年龄的胸襟,当年他曾礼遇被俘的波斯贵族,或许不会轻易将自己当作敌人。

亚历山大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却没有立刻下令逮捕,反而翻身下马,走到青林面前:“未来人?那你说说,这场伊苏斯战役,结局会如何?”他的声音带着少年人的清脆,却又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您会赢。”青林笃定地说,“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会在战役关键时刻逃离战场,他的母亲、妻子和女儿都会被您俘虏,而您会以礼相待,赢得波斯贵族的敬重。”他曾在历史文献中反复研究过这场战役,知道这是亚历山大征服波斯的关键一役,也是他“仁慈君主”形象的开端。

亚历山大挑了挑眉,挥手让士兵退下:“有趣的答案。如果你说的是真的,那你或许能给我带来不一样的东西。现在,跟我回营帐,我倒要听听,未来人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跟着亚历山大走向中军帐时,青林忍不住打量着这位年轻帝王。他比历史画像中更显英挺,脸上还带着未脱的稚气,却在举手投足间流露出天生的领导力。路过伤员营帐时,亚历山大特意停下脚步,俯身询问一名腿部中箭的士兵伤势,还亲自将自己的水囊递给对方——这与传说中那个残暴的征服者形象截然不同。

“你似乎对我很好奇。”亚历山大回头,注意到青林的目光,“很多人都说我嗜战好杀,但我征服土地,不是为了杀戮,而是为了建立一个统一的帝国。在我的帝国里,希腊人与波斯人、埃及人可以和平共处,不再有战乱。”

青林心中一动,这正是亚历山大超越同时代君主的地方。他想起后世历史学家对亚历山大的评价——“他用剑打开了东西方交流的通道,用包容的政策让不同文明得以融合”。

中军帐里铺着一张巨大的羊皮地图,上面用炭笔标注着已征服的土地和待进军的路线。亚历山大指着地图上的埃及区域:“伊苏斯战役结束后,我计划率军南下埃及。波斯人在埃及的统治不得民心,我要让埃及成为马其顿帝国的一部分,还要在尼罗河三角洲建立一座新的城市。”

“您说的是亚历山大城吧?”青林脱口而出,“这座城市后来成为了地中海的文化中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还有着名的亚历山大灯塔,是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迹之一。”

亚历山大猛地抬头,眼中满是兴奋:“你知道这座城市?它真的能成为世界中心?”

“是的。”青林点头,“亚历山大城的图书馆收藏了超过七十万卷手稿,包括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等学者的着作,成为了东西方知识交流的枢纽。而亚历山大灯塔高达135米,用青铜镜反射阳光,能为地中海的船只指引方向,直到一千多年后才因地震被毁。”

亚历山大走到地图前,用手指沿着尼罗河三角洲划过:“太好了!我要让这座城市成为帝国的明珠,让它的光芒照亮整个地中海。”他突然看向青林,“未来人,你来自一个拥有先进技术的时代,能不能告诉我,如何让这座城市更坚固、更繁荣?”

青林沉吟片刻,从背包里拿出平板电脑——幸好时空穿越时电子设备能正常使用。他打开建筑软件,调出亚历山大城的复原图:“您看,这是后世复原的亚历山大城布局。城市呈网格状分布,分为五个区,中间是中央广场,连接着主要街道。港口分为东港和西港,东港用于商业贸易,西港用于军事防御,这样既能促进经济,又能保障安全。”

亚历山大凑到屏幕前,眼睛越睁越大。当看到亚历山大灯塔的三维模型时,他忍不住伸手触碰屏幕:“这个灯塔……真的能建到一百多米高?用什么材料才能支撑这么重的塔身?”

“可以用石灰岩和花岗岩做地基,塔身用砖块砌筑,外面包裹大理石。”青林解释道,“灯塔的顶部可以安装青铜镜,白天反射阳光,夜晚点燃篝火,这样无论白天黑夜都能指引船只。而且灯塔的底部可以设计成方形,中部为八角形,顶部为圆形,这样的结构更能抵御海风和地震。”

亚历山大立刻召来随军的建筑师,将青林的建议一一告知。建筑师起初对“网格状城市布局”“青铜镜反光”等概念充满疑惑,但在亚历山大的坚持下,还是认真记录下来。“青林,”亚历山大拍着青林的肩膀,“你帮了我大忙。如果真能建成你说的城市,我会让你的名字和这座城市一起流传下去。”

接下来的几个月,青林一直跟在亚历山大身边,见证着他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在埃及,亚历山大击败波斯驻军后,没有像其他征服者那样掠夺财富,而是亲自前往锡瓦绿洲的阿蒙神庙,接受“阿蒙之子”的称号,赢得了埃及祭司和百姓的认可。他还按照青林的建议,在尼罗河三角洲选址,亲自规划亚历山大城的布局,甚至亲自参与地基的测量。

“为什么要对埃及人这么宽容?”一次行军途中,青林忍不住问道,“很多征服者都会对被征服地区进行压迫,以此巩固统治。”

亚历山大勒住马,望向远方的金字塔:“压迫只能换来反抗,包容才能赢得人心。埃及有悠久的文明,他们的宗教、文化值得尊重。我要让埃及人觉得,我不是外来的征服者,而是他们的守护者。只有这样,帝国才能长久。”他顿了顿,补充道,“就像你说的,未来的世界里,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人也能和平共处,不是吗?”

青林心中一震,没想到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帝王,竟有着如此超前的文明观。他想起现代社会的全球化,想起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或许正是从亚历山大时代开始,东西方文明才真正踏上了交融之路。

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率军东进,与大流士三世在高加米拉展开决战。战前,亚历山大召集将领开会,讨论作战方案。波斯军队拥有十万步兵、一万骑兵和十五头战象,而马其顿军队只有四万步兵和七千骑兵,兵力悬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