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江南时,曾见人用橘皮入菜,能去腥味,还能增香。”苏轼将鲈鱼处理干净,在鱼身上划了几刀,放入盘中,铺上姜片、葱段,撒上橘皮丝,淋上黄酒,放入蒸锅。“蒸鱼的火候要足,却不能过,否则鱼肉会老。”
半个时辰后,蒸好的鲈鱼端上桌,鱼肉洁白如雪,橘皮的清香与鱼肉的鲜美相互映衬,入口即化。苏轼夹起一块鱼肉,对青林说:“这做法,我得写进《煮鱼法》里,让更多人知道,鱼肉也能做得如此清雅。”
青林一边吃鱼,一边听苏轼讲解烹饪技巧,心中越发敬佩——苏轼的美食,不仅好吃,更藏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他人的关怀。
几年后,青林因时空锚点的波动,再次跟随苏轼来到惠州。此时的苏轼已年近花甲,却依旧乐观豁达。惠州地处岭南,羊肉价格昂贵,寻常百姓吃不起,苏轼却有了新主意。
“青林,你看这羊脊骨,”苏轼从集市上买回一堆羊脊骨,笑着对青林说,“店家说这骨头没人要,我便低价买了回来。这骨头缝里藏着不少肉,煮透了再烤,定能好吃。”
他将羊脊骨洗净,放入锅中,加足水,放入姜片、八角,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炖了一个时辰,直到骨头酥软。然后将骨头捞出,沥干水分,撒上盐、辣椒粉,淋上少许黄酒,放入炭火上烤。“烤的时候要不停翻动,让调料均匀地裹在骨头上,这样才够香。”
烤好的羊脊骨外皮焦脆,内里的肉香嫩多汁,咬一口,满嘴都是羊肉的鲜美。苏轼一边吃,一边写信给弟弟苏辙:“惠州羊脊骨,多肉微骨,炙之香美,不亚于熊蟠虎豹之肉。你若来此,我定烤给你吃。”
青林看着苏轼写信时的模样,心中温暖——即便身处偏远的惠州,苏轼也能从平凡的食物中找到乐趣,还不忘与家人分享。
又过了几年,青林跟随苏轼来到儋州。儋州地处海南岛,远离中原,却有丰富的海产。一日,苏轼带着青林来到海边,发现了许多野生生蚝。“这生蚝,外壳坚硬,里面的肉却鲜嫩无比。”苏轼捡起一个生蚝,笑着说,“我看可以烤着吃,撒上些盐,定能鲜美。”
他将生蚝带回家,洗净后撬开外壳,放在炭火上烤。生蚝受热后,冒出白色的汤汁,撒上少许盐,香气扑鼻。苏轼尝了一口,连连称赞:“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尝!”他连忙写信给儿子苏过,叮嘱道:“生蚝甚美,切勿告知士大夫,恐他们争着来儋州,分食此美味。”
青林看着苏轼孩子气的模样,忍不住笑了——这便是苏轼,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用美食治愈自己,也温暖他人。
然而,时空的羁绊终究要结束。一日清晨,青林的量子定位仪突然发出急促的警报,他知道,自己即将离开这个时代,离开这位可爱的美食家。
“先生,我要走了。”青林的声音有些沙哑,“我来自未来,因时空错乱来到您身边,见证了您发明的每一道美食。”
苏轼愣了一下,随即释然一笑:“难怪你衣着奇特,却懂厨艺。未来的世界,定是个美食遍地的好地方吧?”
“是的,先生。您发明的东坡肉、东坡羹、东坡鱼,还有羊脊骨料理、烤生蚝,都成了流传千古的美食,无数人都在品尝您留下的味道。”青林轻声说道,眼中满是不舍。
苏轼拿起一张纸,写下自己所有美食的做法,递给青林:“这张纸,你带回去。若未来有人问起这些美食的由来,你便告诉他们,是一个叫苏轼的老头,在逆境中琢磨出来的。”
青林接过纸,指尖触到温热的墨迹,心中满是感动。“先生,谢谢您。您的美食,您的乐观,您的豁达,都会永远留在我的心中,留在未来的世界里。”
量子定位仪的光芒越来越亮,青林的身体开始变得透明。他看着苏轼,深深鞠了一躬:“先生,再见了。愿您在这个时代,永远快乐,永远有美食相伴。”
白光闪过,青林的身影消失在儋州的海边。苏轼站在原地,望着青林消失的方向,拿起一个生蚝,笑着说:“这生蚝,定要多烤几个,不然下次青林来,就吃不到了。”
当青林再次睁开眼睛时,已经回到了现代实验室。他下意识地摸了摸怀里,那张写满苏轼美食做法的纸还在,只是纸张变成了现代的仿古宣纸,上面的字迹却依旧是苏轼的亲笔。
此后,青林将这张纸捐赠给了国家博物馆,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无数美食家、历史学家前来研究,确认这是苏轼的真迹,上面记载的美食做法,与流传下来的文献完全一致,却更详细、更生动。
青林还以自己的穿越经历为基础,撰写了《时空食光:我与苏轼的美食之旅》一书。书中详细描述了他跟随苏轼在黄州、惠州、儋州发明美食的过程,解读了每一道美食背后的故事和苏轼的生活态度。
该书一经出版,便风靡全国。无数读者被苏轼的乐观豁达所感动,也爱上了他发明的美食。许多餐厅推出了“东坡美食套餐”,让更多人品尝到了千年之前的味道。
这日,青林受邀参加“苏轼美食文化节”,站在演讲台上,身后的大屏幕上展示着苏轼的手稿和各种东坡美食的图片。
“在黄州的雪堂,我见证了东坡肉的诞生;在惠州的小院,我品尝了烤羊脊骨的美味;在儋州的海边,我与苏轼一同烤生蚝。”青林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了整个会场,“苏轼的美食,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对他人的关怀、对逆境的豁达。他用美食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要热爱生活,发现美好。”
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无数人站起来,向这位千年之前的美食家致敬。
青林看着台下的景象,仿佛又回到了黄州的雪堂,看到苏轼正站在灶台边,笑着对他说:“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他知道,苏轼的美食会永远流传下去,而他与苏轼之间那段跨越时空的美食之旅,也会成为他一生中最珍贵的回忆。
未来,青林还会继续穿越时空,去见证更多伟大的时刻,去感受更多美好的事物。
但他永远不会忘记,在北宋的烟火人间,曾有一位叫苏轼的诗人,用美食温暖了岁月,也温暖了他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