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未来星空记 > 第369章 时空引擎

第369章 时空引擎(2 / 2)

青林拿起化油器,仔细观察其内部结构。他记得,现代航空引擎的燃油喷射系统,核心在于“精准雾化”与“比例控制”。而早期化油器的问题,正是雾化效果差,混合比无法根据引擎转速调整。

“我们可以改进化油器的喉管结构,”青林说,“将原来的圆柱形喉管改成锥形,增加空气流速,让燃油更好地雾化;同时在喉管处增加一个可调节的阀门,根据引擎转速自动调整燃油供应量——转速越高,阀门打开越大,燃油供应越多,保证混合比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他还画了一个简单的“转速传感器”示意图——用一根与曲轴相连的金属杆,根据曲轴转速带动阀门转动。“这个装置虽然简单,但能解决关键问题。”

拉普看着示意图,陷入沉思。半晌后,他猛地一拍桌子:“就这么办!我们马上制作原型!”

半个月后,改进后的化油器安装在type6引擎上。测试时,引擎的功率不仅达到了50马力,甚至在高转速下突破了55马力!拉普工厂的工程师们都惊呆了,纷纷围过来,向青林请教设计思路。

“这不是我的功劳,”青林笑着说,“是拉普先生的坚持与创新,让这台引擎成为可能。”他知道,自己只是提前将未来的技术思路,用这个时代能实现的方式呈现出来——真正推动进步的,是拉普这样的工程师对“更强动力”的执着追求。

日子一天天过去,青林渐渐适应了1913年的生活。他跟着拉普学习德语,了解德国的工业现状,也时常在夜晚,看着厂房外的星空,思念现代的实验室。他知道,量子锚点随时可能重新连接,自己终究要离开这个时代。

这天下午,青林正在帮拉普整理type6引擎的测试报告,手腕上的量子定位仪突然发出“滴滴”的警报声——熟悉的信号,意味着他即将离开。

“拉普先生,”青林的声音有些沙哑,“我……可能要走了。”

拉普愣了一下,随即放下手中的报告,盯着青林:“你要回你的故乡了?”

青林点头,眼眶有些湿润:“是的,我在这里待了很久,该回去了。”

拉普沉默了片刻,转身从抽屉里拿出一本厚厚的笔记本,递给青林:“这是我这几年的引擎设计笔记,里面记录了type3和type6的所有参数与改进过程。你带走它,或许对你的故乡有用。”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无论你来自哪里,你都是我见过最优秀的工程师。谢谢你,青林。”

青林接过笔记本,指尖触到粗糙的皮革封面,心中满是不舍。这本笔记,是拉普心血的结晶,也是这个时代航空工业的珍贵记录。“拉普先生,”他说,“您一定要坚持下去。未来,您的工厂会成为世界闻名的企业,您研发的引擎,会带着飞机飞向更远的天空。”

拉普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我相信。只要还有人需要更强的引擎,我就不会停下。”

量子定位仪的警报声越来越急促,青林的身体开始变得透明。他看着拉普,深深鞠了一躬:“再见了,拉普先生。祝您和您的工厂,前程似锦。”

白光闪过,青林的身影消失在厂房里。拉普站在原地,望着空荡荡的角落,拿起桌上的type6引擎图纸,轻轻抚摸着上面的线条——那是青林帮他修改的部分,如今已经成了引擎的核心设计。

当青林再次睁开眼睛时,已经回到了现代实验室。同事们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问他这次穿越的经历。青林下意识摸了摸怀里,那本笔记本竟还在,只是封面变成了现代的硬质纸张,里面的字迹却依然是拉普的亲笔。

接下来的几年,青林以拉普的笔记为基础,结合现代航空工程、历史学知识,撰写了《1913年的航空引擎革命:拉普与拉普工厂的技术探索》一书。书中详细还原了type3和type6引擎的研发过程,证明了拉普在燃油雾化、曲轴平衡等领域的创新,比同时期的欧美工程师早了至少两年;更指出拉普工厂的技术积累,为后来宝马集团在航空引擎、汽车动力领域的崛起,奠定了关键基础。

该书一经出版,便在全球航空史学界、工程界引起轰动。德国慕尼黑科技博物馆专门开设了“拉普与1913年的引擎”展区,展出根据青林书中描述复原的type6引擎;国际航空联合会将拉普评为“20世纪初航空动力领域的先驱者”,许多大学的航空工程专业课程中,都新增了“拉普工厂的早期技术创新”章节。

青林还牵头组织了“拉普技术研讨会”,邀请来自德国、美国、英国的航空工程师、历史学家,共同研究拉普的设计笔记,挖掘其中蕴含的工程思想。研讨会上,一位来自宝马集团的工程师激动地说:“我们一直知道拉普工厂是宝马的前身之一,但直到看到这本笔记,才明白我们的技术根源有多深厚。拉普先生的创新精神,至今仍在影响着宝马的研发理念。”

这日,青林受邀参加“慕尼黑航空工业博览会”,站在演讲台上,身后的大屏幕上同时展示着两份内容:一份是拉普笔记本中type6引擎的设计图,另一份是现代宝马航空引擎的结构图。

“1913年,在慕尼黑近郊的一间自行车工厂里,一位名叫卡尔·拉普的工程师,用扳手与图纸,开启了德国航空引擎的新纪元。”青林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整个会场,“他没有先进的设备,没有复杂的计算机,却凭着对机械的热爱与执着,研发出了当时最先进的航空引擎。他的智慧,跨越了百年时光,与现代航空工程完美呼应。”

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来自世界各地的航空工程师、企业家们纷纷起立,向这位百年前的技术先驱致敬。

青林看着台下的景象,仿佛又看到了慕尼黑近郊的那间厂房——拉普戴着铜框眼镜,站在引擎旁,对他说:“引擎的核心,是动力;而动力的核心,是对‘更快、更高’的追求。”

未来,他会带着这份跨越时空的技术传承,继续探索航空史与现代工程的融合之路,让更多人明白:无论是百年前的type6引擎,还是现代的航空动力系统,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突破极限,让人类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而这份对“动力”的执着,正是航空工业最珍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