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未来星空记 > 第332章 人为本

第332章 人为本(2 / 2)

青林把手机递给她,像上次给班昭一样小心:“这叫手机,能存很多东西,照片、文字、声音都能存。刚才那照片,就是后来的人拍的,记录下来给后人看的。”

王阳明接过手机,用手指轻轻摸着屏幕,像在摸一件稀世珍宝。他点开相册,看到一张青林在故宫拍的照片,里面的太和殿金碧辉煌,吓得他赶紧把手机还给青林:“这……这是皇宫?怎么这么气派?”

青林笑了:“这是北京的故宫,是后来的皇宫。您以后也会去北京,还会在宫里给皇帝讲课呢。”

王阳明愣了下,随即笑了:“我一个被贬的驿丞,哪能去皇宫讲课。不过这‘手机’倒真是神物,能让人看见未来。”他从书箱里拿出个陶罐,打开盖子,里面是些晒干的草药,“这是我在路上采的,能治中暑,你刚才摔在泥里,怕是受了暑气,喝点草药水吧。”

青林接过陶罐,倒了点草药在手里,闻着有股淡淡的苦味。他突然想起历史课上学的,王阳明在流放路上,不仅没消沉,还到处讲学,帮老百姓解决问题,难怪能“龙场悟道”。

“先生,您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他们,争水没用,反而要帮他们想办法引水呢?”青林好奇地问。

王阳明坐在路边的石头上,看着远处的竹林:“人心如镜,你若强行去擦,反而会把镜子擦花。不如给他们指条路,让他们自己明白,合作比争斗好。就像这泉水,你若只说‘别争了’,他们不会听;可你告诉他们,还有更多的水等着他们去引,他们自然就不争了。”

青林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这时,远处传来阿朵的声音:“王先生,青小兄弟,我们准备好工具了,明天一早动工!”

王阳明站起来,朝着阿朵挥了挥手:“好!明天我也来帮忙!”

晚上,青林和王阳明住在汉村的祠堂里。张老栓杀了只鸡,煮了锅鸡汤,还拿出自酿的米酒。苗寨的阿朵也带来了腊鱼和糯米饭,两寨的人坐在一起,有说有笑,比过年还热闹。

吃饭的时候,王阳明给大家讲起了他在路上的经历,讲他如何在江西平定匪患,如何给老百姓讲道理。青林也插了几句,讲后来的贵州如何发展,讲火车、汽车如何开进山里,讲手机如何让千里之外的人能说话、能见面。

大家听得入了迷,阿朵的小女儿拉着青林的衣角,好奇地问:“大哥哥,你说的手机,真的能看见我奶奶吗?我奶奶在很远的寨子里,我想她了。”

青林心里一酸,他想起手机里的视频通话功能,赶紧打开,想给小姑娘演示一下,可这里没有信号,屏幕上只有“无服务”三个字。

“现在不行,”青林摸了摸小姑娘的头,“但以后可以,以后你拿着手机,就能看见奶奶,还能和奶奶说话,就像奶奶在你身边一样。”

小姑娘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眼里满是向往。

第二天一早,两寨的人就动工了。苗寨的汉子身手敏捷,像猴子一样在崖壁上爬,把乱石一块块清下来;汉村的人则在山下削竹子、做木架,忙得热火朝天。王阳明也没闲着,他帮着画图纸,还教大家如何把竹子接得更牢,如何让木架更稳固。

青林也想帮忙,可他既不会攀岩,也不会木工,只能在旁边递递工具、送送水。他看着王阳明忙碌的身影,突然想起历史书上说的“知行合一”,原来这就是“知行合一”——不是光说不做,而是把道理用到实处,用行动去解决问题。

中午的时候,太阳更毒了,有个苗寨的汉子中暑了,晕在地上。王阳明赶紧跑过去,从书箱里拿出草药,用泉水调成糊状,敷在汉子的额头和脖子上,又让人端来凉茶水,喂汉子喝下去。

“大家歇会儿吧,”王阳明对众人说,“天太热了,别中暑了。下午等太阳西斜了再动工。”

大家都累坏了,坐在树荫下休息。阿朵看着崖壁上已经清出的一小块地方,高兴地说:“照这个进度,不出十日,肯定能把水引上来!”

张老栓也点头:“多亏了王先生和青小兄弟,不然我们两寨还不知道要吵到什么时候,说不定还要打起来。”

王阳明笑了:“都是大家的功劳,我只是提了个建议而已。”他看向青林,“倒是青小兄弟,你的‘神物’让大家看见了未来,才让大家更有干劲。”

青林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我就是运气好,带了个手机而已。”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都干劲十足。青林每天都用手机拍照片,记录下引水工程的进度:第一天清完了乱石,第二天搭好了木架,第三天接好了竹子……每一张照片里,两寨的人都在齐心协力地干活,脸上满是期待。

第七天的时候,引水工程终于完成了。当第一股清水从竹子里流出来,流进两寨共同挖的水塘里时,所有人都欢呼起来。阿朵和张老栓一起舀起一瓢水,递给王阳明和青林:“尝尝,这是我们两寨一起引来的水,甜得很!”

青林喝了一口,水确实很甜,带着山泉的清凉。他拿出手机,拍下了这一幕:阿朵和张老栓举着水瓢,王阳明站在旁边微笑,所有人都围着水塘欢呼。

“这张照片,以后会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青林对王阳明说,“后人会知道,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两个寨子的人,因为您的智慧和大家的努力,化解了矛盾,一起引来了生命之水。”

王阳明点点头,眼里满是欣慰:“只要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做这些就值了。”

晚上,两寨的人又聚在一起,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篝火晚会。苗族人唱起了山歌,汉人跳起了秧歌,大家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其乐融融。青林也跟着一起跳,虽然跳得不好看,但他觉得特别开心。

晚会正热闹的时候,青林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屏幕上弹出个熟悉的隶书弹窗:“时空锚点不稳,即将脱离。”

青林心里一紧,他知道自己要走了。他找到王阳明,把手机里拍的照片都翻出来,一张张给王阳明看:“先生,这些照片我带不走,您记住这些景象,以后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想想今天,想想两寨人一起引水的场景,您就会有力量。”

王阳明看着照片,眼里满是不舍:“我会记住的。小兄弟,多谢你让我看见了未来,也多谢你陪我这几天。”他从怀里掏出一块玉佩,是块普通的和田玉,上面刻着个“仁”字,“这个给你,算是我的一点心意。”

青林接过玉佩,紧紧攥在手里。手机屏幕开始闪烁,他感觉身体变得轻飘飘的。他最后看见的,是王阳明站在篝火旁,朝着他挥手,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

再睁眼时,青林还坐在家里的沙发上,手里攥着那块刻着“仁”字的玉佩,手机屏幕上还停留在最后一张照片——篝火旁的王阳明和两寨人。

他打开电脑,搜索“王阳明贵州苗汉矛盾”,果然找到了相关的记载:“王守仁贬谪龙场途中,遇苗汉两寨争水,乃教以引水之法,两寨遂和,后共建水渠,世称‘阳明渠’。”

青林看着屏幕上的记载,又摸了摸手里的玉佩,突然明白,王阳明的智慧,从来不是什么高深的道理,而是“以人为本”——不管是苗族人还是汉族人,不管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大家都想过上好日子,只要抓住这一点,再大的矛盾也能化解。

他拿起手机,把这次的经历写进了备忘录,末了加了句:“龙场路上的风,吹过了五百年,还在告诉我们,最好的智慧,就是让所有人都能笑着活下去。”

发送的瞬间,他仿佛听见五百年前的贵州山林里,传来一阵欢快的山歌,那歌声里,满是对未来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