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青林蹲在废品站翻旧零件时,手里的强光手电突然闪了三下,照得眼前的铁皮柜直反光。
他还以为是电池没电,伸手去拍,柜门“吱呀”一声自己开了,里面没堆废品,倒摆着个红木算盘,珠子油光锃亮,像刚算过账。
“谁让你动我东西的?”身后传来个洪亮的声音,带着点云南口音。
青林吓了一跳,手电差点摔地上。
回头一看,院里站着个穿藏青布衫的男人,四十来岁,留着两撇八字胡,袖口卷到胳膊肘,手里还拎着个装铜钱的布袋子,袋子口露出来的铜钱边缘都磨圆了。
“对不住对不住,我还以为这是废品堆里的……”青林赶紧把算盘放回柜子,这才发现周围不对劲——刚才明明是堆满塑料瓶和旧家电的废品站,现在变成了个院子,地上晒着些药材,墙角堆着几捆麻布,远处还能听见马脖子上的铜铃声。
男人没管他的道歉,眼睛直勾勾盯着青林手里的强光手电:“你这‘火把’怪得很,不用火也能亮?还这么小。”
青林这才反应过来,低头看自己的破洞牛仔裤和印着卡通图案的t恤,再看看男人的布衫和布鞋,心里咯噔一下:不会是穿越了吧?他赶紧摸口袋,手机还在,屏保是昨晚拍的夜景,亮着的路灯在屏幕里闪着。
“这是手电,不用火。”青林把手机也掏出来,“这个叫手机,能看东西,还能……”他话没说完,男人已经凑了过来,手指小心翼翼碰了碰手机屏幕,吓得他赶紧往后缩。
“这玩意儿比琉璃还亮。”男人咂咂嘴,突然指着屏幕里的路灯,“这是啥?晚上照路的?比我们店里挂的马灯亮多了。”
青林刚想解释,突然看见男人布衫领口别着块木牌,上面刻着“天顺祥”三个字,旁边还有行小字——“王兴斋记”。他脑子“嗡”的一声,王兴斋?这不就是历史书里写的“钱王”王炽吗?那个靠拉破烂起家,最后成了一品红顶商人的云南大佬!
“您……您是王炽王先生?”青林说话都结巴了,手里的手电差点掉地上。
王炽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八字胡翘了翘:“你倒认得我?不过我现在还没到用‘炽’这个名字的时候,大伙都叫我兴斋。”他指了指院里的麻布,“刚从四川运回来的蜀锦,正准备清点呢,你要是没事,不如帮我搭把手,中午请你吃米线。”
青林哪有不答应的道理,跟着王炽进了里屋。屋里摆着张长条桌,上面铺着张纸,画着密密麻麻的线条,还有些标注,什么“昆明到重庆”“药材十担”“丝绸五匹”。
“这是我画的商路图。”王炽拿起支毛笔,在“虹溪”两个字上点了点,“我老家就在云南弥勒虹溪,早年家里穷,靠捡破烂换点粮食,后来跟着同乡去重庆做买卖,才攒下第一笔钱。”
青林想起历史书里写的,王炽最早是靠收废品里的铜、铁,熔了再卖,慢慢攒了本钱。
他忍不住问:“您那时候收破烂,就没想过以后能开这么大的商号?”
王炽笑了,从抽屉里拿出个小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几块锈迹斑斑的铜片:“你看,这就是我第一次收的破烂。当时觉得,只要肯干,哪怕是捡破烂,也能攒出点样子。后来在重庆,我跟几个云南同乡合伙开了‘天顺祥’,专做川滇之间的贸易,蜀锦运到云南能卖高价,云南的药材运到四川也抢手,慢慢就做起来了。”
他拿起红木算盘,“噼里啪啦”打了起来,手指在算珠上翻飞,比青林用计算器还快。“昨天刚算完,这月‘天顺祥’能赚五十两银子,够再雇两个伙计了。”
青林突然想起手机里存的老照片,赶紧点开:“您看,这是后来的‘同庆丰’商号,您跟席茂之先生合伙开的,在昆明可有名了。”
照片里是座气派的两层小楼,门口挂着“同庆丰”的金字招牌,来往的人穿着长袍马褂,手里都拎着钱袋。王炽凑过来看,眼睛都亮了:“这就是我以后要开的店?这么气派?”他指着照片里的柜台,“这柜台得用红木做吧?我现在这‘天顺祥’的柜台还是松木的,总怕受潮。”
“不止呢。”青林又翻出张资料图,“您后来还成了红顶商人,官居一品,连英国的《泰晤士报》都把您排进世界最富有的人,第四位!”
王炽愣了半天,才摇摇头:“红顶商人?我可没想过当官。
我就是想把买卖做好,让云南的货能卖到更远的地方,让同乡们都能有口饭吃。”他突然指着青林的手机,“你这东西能不能看看以后的云南?我想知道虹溪老家怎么样了。”
青林赶紧搜“云南弥勒虹溪”,点开航拍视频。视频里,虹溪古镇的青石板路还在,当年的老房子修得整整齐齐,街上有卖小吃的,有游客在拍照,远处的山上种满了果树。
“这就是虹溪?”王炽的声音有点发颤,手指在屏幕上摸来摸去,“我小时候住的土坯房没了?不过这房子看着更结实,街上的人也多,比我那时候热闹多了。”
正看着,外面传来伙计的喊声:“掌柜的,席先生来了!”
王炽赶紧把手机还给青林,小声说:“席茂之来了,他是我以后的合伙人,你别跟他说这些有的没的,免得他觉得我异想天开。”
青林点点头,跟着王炽出去。院里站着个穿长衫的男人,手里拿着个账本,见了王炽就笑:“兴斋,我跟你说个事,昆明那边有个铺面要转租,咱们要不要盘下来?以后做滇中生意更方便。”
这就是席茂之?青林心里嘀咕,看着挺斯文,没想到是个厉害的商人。
王炽拉着席茂之进了屋,两人对着商路图讨论起来。席茂之说:“现在云南的茶叶运到省外,路上要走一个月,要是能在中途设个中转站,能省不少时间。”
王炽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中转站要雇人、囤货,得不少本钱。我算了算,咱们现在的积蓄还差一点。”
青林突然想起什么,拿出手机搜“云南茶叶运输历史”:“您二位看,后来云南修了铁路,茶叶从昆明运到重庆只要三天,还能运到国外去,卖得可好了。”
席茂之皱着眉,看了看青林手里的手机,又看了看王炽:“兴斋,这小伙子是……”
“我远房同乡,来帮忙的。”王炽赶紧打圆场,“他说的铁路,是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