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白帝城托孤时所赠。”诸葛亮抚摸着戒面,眼神变得悠远,“据说来自西域的大月氏,原是块陨石,能映出‘过去未来’。某观其纹路,方悟八阵之理。”他将戒指摘下递给青林,“客且细看,戒面的纹路是不是与你那玉版很像?”
青林接过戒指,发现戒面的纳米结构能折射出红外光谱,而光谱的频率恰与他时空跃迁舱的能量频率一致。更惊人的是,戒面映出的“未来”里,有火星殖民地的穹顶城市,有穿梭于星际的飞船,还有一个与他长得一模一样的人,正在解析一块刻有八阵图的石碑。
“某知客终要回去。”诸葛亮收回戒指,重新戴上时,戒面与玉版同时亮起,“这八阵图不仅是兵法,更是坐标。当玉版与戒指的纹路完全吻合,念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个字,便是回家的路。”
第七日傍晚,天空突然出现奇异的天象——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与八阵图的“景门”完全对应。诸葛亮站在沙盘前,羽扇指向天际:“时候到了。客请看,那斗柄的角度是37度,对应你玉版上第三道纹路;魁星与杓星的连线长度,恰是你防护服上量子徽章的波长。”
青林的通讯器突然弹出完整的跃迁程序,启动密码正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个字的声波频率。他终于明白,八阵图是一个跨越千年的时空信标,而诸葛亮,是那个设置信标的“观察者”。
“先生为何要帮我?”青林握紧手中的玉版,断裂处已与沙盘阵图完全嵌合。
诸葛亮望向成都的方向,那里的灯火在暮色中若隐若现:“某推演过无数次,知汉祚难兴,知鞠躬尽瘁终是徒劳。”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释然,“但有些东西比成败更重要。就像这八阵图,阵会散,石会烂,可‘顺势而为’的道理,能传千古。客回去后,若见后世子孙,便告诉他们——所谓智慧,不是逆天改命,是识时务,知进退,守本心。”
能量场包裹青林时,他最后看到的是诸葛亮调整阵法的身影。四十九枚黑石在暮色中排列成螺旋状,像银河系的旋臂,又像dNA的双螺旋。而那位站在阵中的蜀汉丞相,羽扇轻摇,衣袂翻飞,竟与他在戒面中看到的未来影像重叠——在火星殖民地的穹顶下,一个白发老者正在给孩子们讲解八阵图的原理,老者的胸前,别着一枚与诸葛亮同款的玉戒。
再次睁眼,青林躺在成都武侯祠的修复舱里。同事们围在旁边,手里举着那半块玉版的三维扫描图:“你总算醒了!玉版在你昏迷时与西晋石碑产生共振,我们发现了这个!”
屏幕上,石碑背面的刻痕在玉版的激活下显形,组成了完整的八阵图星图,而星图的坐标终点,正是2247年的火星殖民地。
更惊人的是,石碑的基座里藏着一个微型芯片,芯片的存储介质竟是与诸葛亮玉戒相同的陨石材质,里面存着八阵图的完整推演过程,最后一行写着:“建兴十二年,与青林论道于鱼腹浦,知宇宙如阵,万物如棋,唯心不变者,可破万局。”
三个月后,青林主导的“八阵计划”获得了星际联盟的批准。该计划利用八阵图的空间折叠原理,在地球与火星之间建立了稳定的虫洞通道。
启动仪式上,青林展示了诸葛亮的玉戒复制品,当全息投影将八阵图与火星基地的防御系统重叠时,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青林站在台上,望着屏幕上诸葛亮的画像,突然理解了那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真正含义。那不是悲壮的誓言,而是对智慧的终极注解——所谓永恒,不是肉体的长生,是思想的共振。
就像八阵图的纹路,能在千年后激活星际通道;就像那位蜀汉丞相的智慧,能在星海之外,为人类指引方向。
他抬手,对着星空一望。
远处的发射台上,第一艘搭载八阵图导航系统的飞船正在升空,船身的舷窗排列成四十九枚黑石的形状,在阳光下泛着荧蓝的光,像极了当年鱼腹浦沙盘中,那片能折叠时空的阵图。
这或许就是最动人的科幻:千年前的智慧,照亮了千年后的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