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未来星空记 > 第266章 凉州词

第266章 凉州词(1 / 2)

青林的靴底碾碎第三块风蚀岩时,头盔的循环系统发出了刺耳的警报。

氧含量19%,气压62千帕,这组数据与数据库中“公元732年,凉州卫”的环境参数完全吻合——但他明明记得,自己五分钟前还在2247年的敦煌研究院,指尖刚触碰到那片出土于黄沙下的唐代铜简。

铜简上刻着《凉州词》全文,“黄河远上白云间”的“间”字笔画里,藏着用西域佉卢文改写的二进制代码。

当便携式解码器的光束扫过“羌笛何须怨杨柳”的“怨”字时,整座实验室突然被卷入沙暴般的白光,再睁眼时,防护服的外置装甲已蒙满赭红色的沙尘,通讯器屏幕上跳动着一行猩红坐标:N37°52',E102°30',时间锚点锁定开元二十年。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苍凉的男声从风里钻出来,每个字都裹着砂砾的质感。

青林循声望去,沙丘尽头立着个身着绯色襕衫的男子,正倚着块黢黑的岩石远眺。

他腰间悬着个青铜酒壶,壶身上的缠枝纹在残阳下泛着冷光,与铜简上的佉卢文代码有着相同的拓扑结构。

更诡异的是,男子吟诵时,周围的风沙突然停滞了半秒,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力场定格。

青林的战术扫描系统自动启动:目标人物,身高175厘米,心率每分钟62次,脑电波呈现出异常稳定的a波——这组数据与史料记载的王之涣完全吻合。

但数据库里绝没有提到,这位盛唐诗人的瞳孔在逆光下会折射出虹彩,像含着两滴凝固的极光。

“客从何处来?”男子转过身,目光落在青林的防护服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酒壶上的纹路。他的声音不高,却像有穿透力,竟让头盔的降噪系统短暂失效,“看足下装束,倒像是波斯传来的琉璃铠甲,只是这材质……却似天上陨铁。”

青林喉头发紧。他接受过应对时空异常的紧急培训,却没料到会直接面对历史人物。更惊人的是,对方似乎能理解他这身与时代格格不入的装备。“晚辈青林,自……海西而来。”他艰难地吐出几个字,注意到对方的视线停留在自己胸前的量子徽章上,那徽章正投射出三维星图,而星图的北极点,恰好对准男子酒壶的壶嘴。

王之涣忽然笑了,抬手将酒壶抛过来。青林下意识接住,只觉壶身冰凉,重量远超同体积的青铜。壶内的酒液并未晃动,仿佛被某种力场固定。“海西?是大秦还是大食?”他踱步过来,指节轻叩青林的头盔,“此处距长安三千里,西出阳关无故人。客若迷路,某可为你指个方向。”

青林的分析仪突然发出蜂鸣。检测显示,酒壶的金属成分中含有2%的反物质同位素,这在自然界中绝不可能存在。而壶身的缠枝纹放大来看,竟是由无数个微型“卍”字符串联而成——那是佛教的吉祥符号,也是量子计算机中的基本逻辑单元。

“先生方才所吟,可是新作?”青林决定先试探对方的认知边界。他注意到王之涣吟诵时,风沙停滞的瞬间,通讯器的星图会同步闪烁,仿佛诗句在激活某种坐标。

“不过是见此景有感。”王之涣接过酒壶,仰头饮尽,喉结滚动的频率竟与远处雁群的振翅声完全同步,“客请看,那祁连山脉的走向,像不像笔架?”他指向西南,连绵的雪峰在暮色中勾勒出起伏的弧线,“而这黄河,便是蘸着白云写下的长卷。”

青林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突然意识到那些雪峰的轮廓与星图的等高线完美重合。而所谓“黄河远上白云间”,或许不是文学夸张——当夕阳的角度达到37度时,河面蒸腾的水汽会折射天光,形成悬浮于云端的幻象,这是典型的海市蜃楼现象,而海市蜃楼的出现频率与方位,恰能用来校准经度。

“先生可知,这景象背后的道理?”青林冒险开启了防护服的外部投影,将海市蜃楼的光学原理以全息图呈现。图中,阳光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折射,像一束被弯折的箭,最终在人眼中形成虚像。

王之涣的瞳孔微微收缩,却没有丝毫讶异,反而伸手触碰全息图中的光线:“某曾见波斯商队的星盘,说大地是圆的,日光如箭。”他指尖划过光束的折线,“只是他们算的是星斗方位,某算的是人心远近。你看那戍卒望见此景,会想起长安的垂柳;某望见此景,会想起黄河源头的星宿海。同是一束光,照在不同人眼里,便有不同的路。”

青林的通讯器突然投射出完整的《凉州词》全文,每个字的笔画都与星图的经纬线对应。“黄河远上白云间”确定纬度,“一片孤城万仞山”校准海拔,“羌笛何须怨杨柳”是声波频率,“春风不度玉门关”则是最终的时空锚点。这些看似抒情的诗句,竟是一组加密的星际坐标。

“先生为何用诗句记此景?”青林追问,“用星图或算筹,不是更精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