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未来星空记 > 第248章 光伏能量

第248章 光伏能量(1 / 2)

1905年的阳光落在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林间时,带着一种青林从未感受过的清澈。

他蹲在一片蕨类植物丛里,盯着自己磨破的帆布鞋底发呆,帆布上还沾着沥青渣子,可眼前的松树却粗得要两人合抱,空气里飘着松针和泥土混在一起的腥气。

“你还好吗,小伙子?”

一个粗粝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青林猛地回头,看见个高瘦的男人,穿着打补丁的工装裤,手里攥着把锈迹斑斑的锯子,额头上全是汗珠。

“我……”青林张了张嘴,喉咙干得发疼。他记得自己明明在实验室里调试光伏板,示波器上的波形突然乱跳,强光闪过,再睁眼就摔在了这片林子里。

口袋里的手机早没了信号,可周围的一切都透着股旧时光的味道——没有电线杆,远处的木屋烟囱里飘着黑烟,连男人的口音都带着点老式英语的腔调。

“迷路了?”男人走过来,递给他一个铁皮水壶,“喝口水吧,这林子大得很,天黑前找不到住处会出事。”

青林接过水壶,咕咚咕咚灌了几口,冰凉的水滑过喉咙,让他清醒了些。“请问……现在是哪一年?”

“1905年啊。”男人咧嘴笑了,露出两排被烟草熏黄的牙,“怎么,睡糊涂了?

我叫乔治·科弗,就住在前面的木屋。你要是没地方去,先跟我走吧。”

1905年。

青林的心沉了下去。又穿越了,穿到了一个连交流电都没普及的年代。

他看着乔治·科弗转身走向林子深处,那人的背影在阳光里忽明忽暗,突然想起了什么——乔治·科弗,这个名字好像在光伏史的资料里见过,好像是个早年间研究太阳能的先驱,只是后来被遗忘了。

跟着乔治回到木屋时,青林才真正明白“简陋”两个字的意思。木屋是用粗木头拼的,墙缝里塞着干草,屋顶铺着铁皮,风一吹就哐当响。屋里只有一张木板床,一个铁炉子,还有个摆满了玻璃片和铜丝的木桌。

“我在研究怎么用太阳的热来发电。”乔治指着桌上的东西,眼里闪着光,“你看这个,我把硒片贴在玻璃上,晒晒太阳就能产生微弱的电流,能让小电铃响起来。”

青林凑近一看,呼吸猛地一滞。桌上摆着的,赫然是最原始的硒光电池。

他在大学的博物馆里见过类似的展品,那种电池的效率还不到1%,只能做些简单的演示。

“可是不够。”乔治叹了口气,拿起一片硒片,眉头皱得紧紧的,“电流太弱了,连个灯泡都点不亮。我想让它能驱动水泵,能给蓄电池充电,这样农场里就不用总烧煤了。”

青林的心跳突然加速。他是学光伏材料的,一辈子都在跟太阳能电池打交道。从硅基到钙钛矿,从实验室里26%的效率到量产线上22%的标准,他闭着眼睛都能画出电池结构。

而眼前的乔治·科弗,手里攥着的是太阳能发电的最初火种,只是缺了一点现代知识的引信。

“乔治先生,”青林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我或许能帮你。”

乔治挑了挑眉:“你懂这个?”

“略懂一些。”青林拿起那片硒光电池,指尖划过上面模糊的金属电极,“硒的导电性太差了,而且阳光里大部分能量都被浪费了。我们可以试试别的材料。”

“别的材料?”乔治眼睛一亮,“你说说看。”

“铜和氧化铜。”青林脱口而出。他记得资料里提过,20世纪初有人尝试过氧化铜电池,效率比硒片高不少。“把铜片加热,让它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再贴上另一个电极,这样产生的电流会更强。”

乔治愣了愣,突然拍了下大腿:“我怎么没想到!我试过铜片,但从没特意做过氧化膜!”他一把抓住青林的胳膊,力道大得惊人,“小伙子,你叫什么名字?留下来帮我吧!”

就这样,青林在乔治的木屋里住了下来。他给自己编了个身份,说自己是个来自东方的流浪学者,懂些物理知识。乔治对此深信不疑,每天都把最好的那块腊肉分给青林,自己啃硬邦邦的黑面包。

他们的工作从拆旧铜器开始。乔治翻出了家里所有不用的铜锅、铜盆,青林则负责用砂纸把铜片打磨得光亮如新。然后他们生起炉子,把铜片放在火上烤,看着铜表面慢慢变成黑色的氧化层。

“温度很重要。”青林一边盯着铜片,一边对乔治说,“太热了,氧化层会太厚,电流过不去;太凉了,氧化层又不导电。得刚好让铜和氧结合成一层薄薄的半导体。”

“半导体?”乔治念叨着这个陌生的词,“这东西跟金属不一样?”

“对,它有时候导电,有时候不导电,就像个开关。”青林尽量用简单的话解释,“阳光照在上面,就能把开关打开,让电子跑起来,形成电流。”

乔治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但眼里的好奇更浓了。他开始跟着青林学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温度,学用放大镜观察氧化层的颜色,甚至学着在笔记本上画下每次实验的数据。

第一个氧化铜电池做出来那天,阳光特别好。青林把铜片用导线连在一个小小的电流表上,然后把它放在屋外的木板上。

“能行吗?”乔治紧张地搓着手,手心全是汗。

青林没说话,只是屏住呼吸看着电流表。指针先是微微动了一下,然后慢慢向右偏,最后停在了一个小小的刻度上。

“动了!它动了!”乔治激动地喊了起来,声音都在发抖,“比硒片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