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未来星空记 > 第247章 落凤坡前

第247章 落凤坡前(1 / 2)

青林的靴底碾过碎石时,听见了马蹄声。不是实验室里模拟声场的白噪音,是带着震颤的、真实的马蹄踏在蜀道上的“嘚嘚”声。

他低头看了看手腕上的时空折射率仪,屏幕上的波纹像被扔进石子的湖面——这里的时空场比任何历史节点都紊乱,折射率达到1.7,接近理论临界值。

“站住!”一声断喝从坡上传来。

穿越者青林抬头,看见十几个披甲的士兵正从山道上下来,为首的是个红脸膛的校尉,手里的环首刀在夕阳下泛着冷光。

他身上的冲锋衣在这群古装士兵里显得格格不入,就像数据流里突然多出的乱码。

“我是……迷路的商人。”青林往后退了半步,后腰撞到块岩石,硌得生疼。

他记得启动跃迁程序时输入的坐标是“建安十九年,雒城近郊”,目标是记录庞统入蜀时的历史影像,却没想到直接被抛到了主战场边缘。

校尉的刀鞘顶在他胸口:“商人穿得像你这般古怪?蜀道凶险,孤身一人怕不是奸细!”

就在这时,山道拐角处传来一阵咳嗽声。一个穿青布长衫的人骑着马过来,身材不高,面色黧黑,颔下的短须沾着尘土,偏偏一双眼睛亮得惊人,像藏着两簇火。

他身后跟着几个文吏,手里都捧着竹简。

“张校尉,何事喧哗?”那人的声音有点沙哑,像砂纸磨过木头。

校尉赶紧收刀行礼:“回军师,逮着个形迹可疑的人,穿得怪模怪样。”

青林的心跳突然漏了一拍。军师?建安十九年?雒城?这不是庞统是谁?他盯着那人的脸,和史料记载里“浓眉掀鼻,黑面短髯”的描述分毫不差,只是那双眼睛里的锐利,比任何文字记录都更有冲击力。

“你是何人?”庞统勒住马,目光扫过青林的冲锋衣,又落在他手腕的折射率仪上,“那腕上的物件,倒像是西域传来的琉璃器,却更精巧。”

“在下青林,自东海边来。”青林定了定神,尽量让语气听起来自然,“听闻蜀地安定,想来做些买卖,不料迷了路。”他把折射率仪往袖子里藏了藏——这东西能实时解析周围的时空结构,此刻屏幕上正跳出“检测到强智慧场,与目标人物‘庞统’匹配度98%”的字样。

庞统笑了笑,笑声里带着痰音:“东海来的商人?却穿得像要去冰原打猎。”他对校尉挥挥手,“带他回营吧,若是奸细,审审便知;若是真迷路,也该给碗饭吃。”

军营扎在雒城以西的山谷里,帐篷连绵着铺到坡下,炊烟混着马粪味在暮色里弥漫。青林被安排在偏营的空帐篷,刚坐下就有人送来晚饭:一碗糙米饭,几块煮豆子,还有半块干硬的麦饼。

“军师说你或许吃不惯这个。”送饭的小兵指了指麦饼,“这是今早刚烤的,比陈粮强些。”

青林捏着麦饼,突然想起史料里说庞统“性简傲,不治威仪”,果然连对待陌生人都带着种不拘小节的宽厚。他咬了口饼,粗粮的颗粒感硌着牙床,却比研究所的营养膏实在得多。

夜里,青林悄悄打开折射率仪,调到全息投影模式。帐篷顶上立刻显现出雒城的三维地图,城墙的高度、城门的位置、护城河的宽度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这些数据来自未来考古发现的雒城遗址,此刻却能实时与现场地形校准。

“有意思的物件。”帐篷帘被掀开,庞统站在门口,手里提着盏油灯,灯芯的火苗在他瞳孔里跳动,“能把城池映在帐上,比沙盘还精巧。”

青林赶紧关掉投影,心跳得像擂鼓。他忘了这时代的帐篷不隔音,操作仪器的细微声响竟被听见了。

“军师……”

“不必惊慌。”庞统走进来,把油灯放在案上,“我见过的奇人异事不少,有能观星象断吉凶的,有能闻硝烟知胜负的,倒没见过你这般能把地图装在小匣子里的。”他指了指青林的手腕,“这东西,能看出雒城的破绽?”

青林看着他眼里的探究,突然决定赌一把。他重新打开投影,调出雒城的防御部署图:“军师请看,雒城西北角的城墙是去年新修的,夯土层里混了沙砾,不如其他地段结实。”他指着屏幕上的红色标记,“而且那里的护城河比别处窄三尺,水位也浅。”

庞统的眼睛眯了起来:“你如何得知?”

“我祖上是泥水匠,看城墙的夯土颜色就能辨出好坏。”青林半真半假地说,“至于护城河,方才在山道上远远看过,水流在西北角拐了个弯,冲刷力弱,自然水浅。”

庞统没说话,只是盯着投影看了半晌,突然咳嗽起来,咳得腰都弯了,手里的油灯差点掉在地上。

“军师保重。”青林递过自己的水壶——这是穿越装备里的真空壶,还剩半壶水。

庞统接过水壶,喝了两口,喘着气说:“去年在赤壁,被流矢擦伤了肺,落下这病根。”他抹了抹嘴角,“你说的西北角,我也派人看过,只是那处有暗渠通城内,守军以为万无一失,却不知……”

“暗渠才是破绽。”青林脱口而出,“若是从暗渠放烟,烟往城里灌,守军必乱。”

庞统猛地抬头,眼里闪过精光:“你懂兵法?”

“不懂。”青林摇头,“只是在家乡见过孩童堵老鼠洞,往洞里塞艾草熏烟,老鼠就全跑出来了。”

庞统哈哈大笑,笑声震得帐篷顶上的尘土簌簌往下掉:“好个‘熏老鼠’!青林,明日随我去前线看看如何?”

接下来的三天,青林成了庞统身边的“怪人”。他不参与议事,也不插手军务,只是跟着庞统在营中走动,手里总拿着个小本子(其实是折射率仪的手写板)写写画画。

庞统似乎毫不在意,有时还会特意叫上他。勘察地形时,会指着某处山坳问:“这里若是伏兵,该藏多少人才不被发现?”讨论粮草时,会捻着胡须笑:“三十万石粮,用多少辆车才能运到,青林你算算?”

青林发现,庞统的智慧从不在奇谋妙计,而在对细节的精准把握。他看一眼水流速度,就知道能运多少粮草;听一句士兵的口音,就知道这人是哪个郡的;甚至闻闻灶里的柴火烟味,就能判断出附近山林的植被。

“打仗就像解绳结。”一次晚饭后,庞统靠在帐壁上,看着青林的折射率仪,“绳结有死结、活结、蝴蝶结,解法都不同。你得先看清楚绳头在哪,哪根绳松,哪根绳紧,才能一下解开。雒城就是个死结,得找那根最松的绳。”

青林的折射率仪突然发出“嘀”的轻响,屏幕上弹出一行字:“检测到智慧场峰值,与‘连环计’‘铁索连环’等历史节点共振。”他突然明白,所谓“凤雏”的智慧,本质是一种超强的模式识别能力,能从混乱中找到最关键的节点。

这天清晨,探马来报,说雒城守将张任在西北角加派了三百守军,还填了护城河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