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未来星空记 > 第240章 见证信念

第240章 见证信念(2 / 2)

这个来自现代低温工程的技巧让所有人都愣住了。科罗廖夫当机立断:“按他说的做!”当液氮喷在冻住的阀门上时,发出“滋滋”的声响,白雾缭绕中,阀门慢慢松动了。

加注燃料时,青林站在距离火箭500米的观测台,看着液氧在箭体表面凝结成白霜。R-7火箭像披了层冰雪铠甲,尾端的四个助推器张开,像随时准备展翅的鹰。科罗廖夫的呼吸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他突然问:“你说的那个未来,人们还会记得今天吗?”

“会的。”青林望着火箭顶端的卫星,“他们会在教科书里写着,1957年10月4日,人类第一次把自己的造物送入太空。”

发射当天的清晨,风速突然降到每秒3米,是难得的好天气。青林和科罗廖夫站在地下控制室,面前的仪表盘上布满了红色和绿色的指示灯。操作员们穿着灰色制服,手指悬在按钮上方,紧张得咽口水。

“倒计时开始。”科罗廖夫的声音透过广播传遍发射场。

“10……9……”

青林的手心全是汗。他知道这次发射会成功,但当看着那些粗糙的仪器、裸露的电缆,看着科罗廖夫缠着绷带的左手紧紧攥着栏杆,突然意识到这不是历史课本上的一行字,而是一群在冷战阴影里,用算盘计算轨道、用扳手拧紧螺栓的人,赌上全部命运的豪赌。

“3……2……1……”

“点火!”

控制室外传来震耳欲聋的轰鸣,地面仿佛被一只巨手摇晃。青林跑到观察窗,看见R-7火箭底部喷出橘红色的火焰,像地心深处涌出的岩浆。浓烟裹着冰粒腾空而起,火箭在轰鸣声中缓缓上升,越来越小,最后变成一个亮点,钻进云层。

控制室里死一般寂静,只有无线电里传来断断续续的信号声。突然,一个操作员跳起来:“一级助推器分离成功!”

十分钟后,第二级分离。又过了五分钟,第三级发动机shutdown的信号传来。所有人都盯着轨道显示器,上面的光点正沿着计算的轨迹爬升。

“进入预定轨道!”

不知是谁先鼓起掌,接着整个控制室都沸腾了。工程师们互相拥抱,有人甚至哭了出来。科罗廖夫靠在墙上,摘下眼镜擦了擦,镜片后的眼睛通红。他走到青林面前,突然紧紧抱住他,拐杖“哐当”掉在地上。

“我们做到了……”他的声音哽咽,“人类……终于离开地球了。”

当晚,青林躺在宿舍的铁架床上,听着无线电里传来的“滴滴”声。那是“斯普特尼克1号”在近地轨道发出的信号,单调却充满力量,像宇宙在回应人类的呼唤。他知道,这声音会被全世界的收音机捕捉到,会让美国的科学家彻夜难眠,会让每个仰望星空的人意识到,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三天后,青林在发射场的角落发现了那道蓝光。它藏在燃料储存罐的阴影里,边缘泛着淡淡的紫色,像被液氮冻过的金属。他最后一次去看科罗廖夫时,老人正在绘制载人飞船的草图。

“这个送给你。”科罗廖夫把一枚徽章别在青林胸前,上面是火箭和卫星的图案,“它会提醒你,人类永远不该停止仰望星空。”

青林摸着徽章上的凹凸纹路,突然想起莱特兄弟的飞机、蔡伦的纸、列文虎克的镜片、伏打的电堆。这些跨越时空的物件,此刻仿佛在他胸口连成一条线,从黄土院子到基蒂霍克的沙丘,从荷兰的镜片作坊到佛罗伦萨的厨房,再到这片冰封的发射场,人类的好奇心从来都像星火,在黑暗里代代相传。

“我要走了。”青林说。

科罗廖夫抬头,目光落在窗外的发射架上,那里已经开始准备下一次发射。“我知道。”他笑了笑,眼角的皱纹里还带着疲惫,“你们这样的人,总是属于更遥远的星辰。”

青林走出控制室时,夕阳正落在发射架的顶端,把钢铁结构染成金红色。他回头望了一眼,科罗廖夫正站在门口,手里举着那张载人飞船的草图,对着夕阳比划着,仿佛想把飞船的影子投进天上的轨道。

蓝光吞没他的瞬间,青林最后听到的,是无线电里持续不断的“滴滴”声,像一颗心脏在宇宙的胸腔里跳动。

再次睁开眼,实验室的空调正发出轻微的嗡鸣。青林低头看了看胸前,科罗廖夫送的徽章还在,金属边缘带着西伯利亚的寒气。手机屏幕亮着,推送的新闻标题格外醒目:“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发现遥远星系存在有机分子”。

他走到窗前,城市的光污染让星空变得模糊,但青林知道,“斯普特尼克1号”的碎片或许还在大气层里燃烧,像一颗永不熄灭的火种。而那些在不同时空里打磨镜片、捣鼓纸浆、焊接火箭的手,最终都指向同一个方向——向未知走去,向星辰走去。

展示盒里又多了一枚徽章,和其他物件一起,在阳光下泛着微光。

青林不知道下一次蓝光会何时出现,但他已经明白,所谓穿越,不过是让他见证:人类所有伟大的创造,都始于一个简单的信念——相信自己能触摸到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