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未来星空记 > 第238章 镜片星辰

第238章 镜片星辰(2 / 2)

“我们需要两块镜片,”青林在纸上画了两个同心圆,“一块对着眼睛,一块对着东西,让光线两次放大。”

列文虎皱起眉:“试过,模糊得很。两块镜片的光总对不上,像隔着两层雾。”

这是因为镜片的曲率中心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青林找来根细铁丝,弯成两个圆环,把两片镜片固定好,再用螺丝调节圆环的角度。“慢慢调,”他转动螺丝,“直到两个镜片的中心连成一条线。”

他们花了三天才找到那个精准的角度。当列文虎把眼睛凑近目镜,看放在载物台上的一滴雨水时,突然僵住了,手里的金属支架“哐当”掉在地上。

“有东西在动……”他声音发哑,指着镜片,“好多小虫子,扭来扭去,有的像小棍子,有的像小球。”

青林凑过去看。透过两片镜片的叠加放大,雨水里的微生物清晰得惊人——草履虫在笨拙地翻滚,杆菌像小棒一样上下游动。这是人类第一次真正看见细菌,比历史上列文虎克的发现提前了整整五年。

“它们在吃什么?”列文虎的眼睛始终没离开目镜,“水里明明什么都没有。”

“它们吃更小的东西,”青林说,“小到我们还看不见。”

老头突然直起身,跑到工作台前,抓起笔在羊皮纸上画那些“小虫子”。他的手很稳,虽然没学过绘画,却把微生物的形态画得极准——长条形的,球形的,还有带着鞭毛的。

“得让别人也看看。”列文虎把画纸吹干,“阿姆斯特丹的皇家学会,他们懂这些。”

青林知道,皇家学会后来发表了列文虎克的观察记录,这些“微小动物”的发现震惊了欧洲科学界。但他也记得,当时的人们大多不信,觉得这是老头用魔法弄出来的幻象。

“他们会怀疑的。”青林说,“您得证明这些不是幻觉。”

列文虎克琢磨了一夜,第二天拿出个新主意。他让学徒用干净的蒸馏水煮了个陶罐,冷却后装了些雨水,又做了个密封的木塞。“如果是幻觉,密封起来它们就该消失了。”他把陶罐放在窗台上,“要是还在动,就说明是真的。”

一周后,他们打开陶罐,取了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那些微生物还在活泼地游动,数量甚至比之前更多了。列文虎哈哈大笑,把画纸和陶罐一起装进木箱,托人送往阿姆斯特丹。

“你说,”老头擦着镜片,突然问,“天上的星星,会不会也像这些小虫子一样,有我们看不见的东西?”

青林想起哈勃望远镜拍摄的星云照片,那些螺旋状的星系,像漂浮在宇宙里的巨大涡旋。“会的,”他说,“星星里面,也有无数我们不知道的秘密,就像这滴雨水里的世界。”

列文虎没说话,只是把镜片磨得更亮了。他开始尝试打磨不同曲率的镜片,想看得更远些。青林帮他计算镜片的焦距,用几何知识画出光线的折射路径——虽然没有计算器,算盘大小的计算尺还是派上了用场。

有天傍晚,青林在铺子后面的菜园里发现了那道蓝光。它藏在黄瓜藤的阴影里,像一块融化的天空,边缘随着风车的转动微微波动。他知道,离别的时候到了。

那天晚上,列文虎做了荷兰豆汤,配着黑面包。油灯下,老头把一枚磨得最亮的镜片放在青林手心:“这个送你。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是福气。”

镜片很小,比指甲盖还小,却异常沉重,边缘被磨得光滑如玉。透过镜片看油灯的火苗,能看见火焰中心那点蓝紫色的核心,像一颗跳动的小星星。

“我要走了。”青林把镜片揣进兜里,那里还躺着汉代的麻纸和莱特兄弟送的金属徽章。

列文虎舀汤的手顿了顿,没抬头:“我知道。你这样的人,不属于这里。”他指了指墙上的画纸,那些微生物的素描已经攒了厚厚一叠,“这些东西,我会一直画下去,直到画不动为止。”

青林走出铺子时,风车还在转,月光洒在运河上,像铺了层碎银。

他回头看了一眼,列文虎正站在门口,手里举着显微镜,对着月亮调整焦距,仿佛想从那轮圆月下找出什么秘密。

蓝光吞没他的瞬间,青林最后看见的,是老头镜片里反射的月光,像一颗被捕捉到的星辰。

再次睁开眼,实验室的荧光灯有些刺眼。青林摊开手心,那枚小镜片躺在掌心里,边缘还沾着一点十七世纪的玻璃粉末。

他打开电脑,搜索“列文虎克显微镜”,屏幕上跳出一行字:“1674年,安东尼·范·列文虎克通过自制显微镜首次观察到微生物,开启了微生物学的大门。”

记忆里列文虎克画的一模一样。

青林拿起镜片,对着电脑屏幕看过去。像素点被放大成一个个彩色的小方块,整齐地排列着,像某种数字时代的微生物。

他突然笑了——从汉代的麻纸到莱特兄弟的飞机,从显微镜下的细菌到屏幕里的像素,人类的好奇心,从来都像这枚镜片一样,能把微小的光芒,变成照亮未知的火炬。

窗外的夜空很暗,但青林知道,那些看不见的星辰和微生物一样,都在各自的世界里,安静而蓬勃地存在着。

而他有幸,在时光的褶皱里,见过其中几缕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