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未来星空记 > 第206章 重八智慧

第206章 重八智慧(2 / 2)

\"贪官如韭菜,割了又生,\"一个深夜,朱元璋在御书房召见青林,案上摊着幅人皮制成的地图,地图上的血管纹路仍在微弱搏动,\"朕要做的,是断了这根韭菜根。\"他用银针刺破指尖,将血滴在地图的应天府位置,那里立刻亮起个红点,与终端显示的权力中心坐标完全重合。

青林的终端突然破解了一段加密信号。屏幕上浮现出《大明律》的条文,每个字的笔画都由0和1组成,形成一套完整的算法:凡贪赃六十两以上者,剥皮实草(触发条件);凡欺瞒圣上者,凌迟处死(惩罚机制);凡举报属实者,赏银三十两(奖励系统)。这套算法的逻辑闭环,与现代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惊人地相似。

洪武十八年的\"郭桓案\"成为这套系统的巅峰之作。当户部侍郎郭桓贪污官粮的消息通过地下网络传回时,朱元璋并未立刻动手,而是启动了\"星罗计划\"——他让锦衣卫在郭桓的府邸周围埋下三十六块磁石,这些磁石形成的磁场能干扰金属器物的运动轨迹,将郭桓与同党密谈时碰倒的茶杯、移动的桌椅,都转化为可量化的数据。

\"你看这组波动,\"朱元璋指着铜箱投射出的波形图,\"郭桓与李彧密谈时,桌上的银壶震动频率是每秒七次;与赵全德见面时,变成了每秒十三次——这说明他们在策划更大的贪腐。\"他按下铜箱侧面的按钮,应天府的地图上立刻亮起七十三个红点,\"这些人,昨夜都有异常银器移动记录。\"

青林的终端显示,这场波及全国的反腐风暴,从策划到执行仅用了九天。锦衣卫按照磁场记录的轨迹精准抓捕,涉案官员的家产清点误差不超过一两银子,而这一切的指挥中心,就是朱元璋案头那个看似普通的铜箱——它其实是台基于生物电信号的量子计算机,运算速度堪比20世纪的巨型机。

更令人震惊的是防患未然的机制。朱元璋要求所有官员每月上交一份\"自劾状\",状纸必须用特制的墨汁书写,墨汁里含有遇贪腐念头会变色的化学物质。他还发明了\"贴黄制度\",让官员在奏章副本上用黄纸贴出关键信息,黄纸里的荧光粉末能在特定光线下显露出修改痕迹,这比现代的文档追踪技术早了六百年。

\"朕给他们留了活路,\"朱元璋看着狱中郭桓的全息投影,投影里的犯人正在疯狂抓挠脖颈——那里植入的芯片正在释放电流,\"是他们自己要往死路上走。\"他突然看向青林,瞳孔里的环形纹路开始旋转,\"你来自的那个时代,贪官是不是少些了?\"

青林的终端突然弹出未来数据库。屏幕上显示,明代的贪污案发率在洪武年间降至0.3%,这一纪录直到三百年后才被打破。而朱元璋发明的监管手段,如财产申报、交叉审计、匿名举报等,至今仍是反腐体系的核心机制。

离别的那天,朱元璋将一枚磁石令牌塞进青林手里。\"这东西能记人心,\"老人的声音带着疲惫,\"但记不住人心的变化。后世若用这法子,切记要留三分余地。\"当青林的手指触到令牌时,终端的时空坐标开始剧烈跳动,他看见令牌内部的纹路正在重组,形成\"洪武三十一年\"的字样——那是朱元璋驾崩的年份。

时空乱流再次将青林吞噬时,他最后看了眼奉天殿。晨光中,那台铜箱正在自动销毁数据,铜铃发出最后的长鸣,声波顺着地下网络传遍应天府,所有导电石板同时亮起,组成一个巨大的\"廉\"字。而朱元璋的身影,正与那幅人皮地图渐渐融合,仿佛要将自己的精神永远注入这片土地的监管网络。

再次睁开眼时,青林躺在22世纪的廉政博物馆里。展柜里陈列着《大明律》的复刻本,旁边的电子屏上,朱元璋的反腐算法正在被拆解成现代代码。讲解员指着一套智能监察系统说:\"这套基于区块链的反腐平台,其核心逻辑与六百年前明代的监管机制惊人地相似。\"

青林走到窗边,手里的磁石令牌在阳光下泛着微光。他突然明白,朱元璋的聪明之处不在于发明了多少监管工具,而在于他看透了权力的本质——就像那地下的导电网络,既需要电流流通(权力运行),也需要绝缘层(制约机制),唯有如此,才能避免短路(贪腐)。

终端的屏幕暗下去之前,青林看见自己的研究报告上,自动浮现出一行字,笔迹酷似朱元璋:\"治贪如治水,堵不如疏,疏不如导,导不如防。防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方为长久之计。\"

他知道,从那个梅雨季节的应天府开始,有些东西永远改变了。

无论是明代的铜箱,还是未来的智能监察系统,人类对抗贪腐的工具或许会变,但那份对公平正义的追求,那份将权力关进笼子的智慧,永远不会改变。

就像应天府的导电石板,看似冰冷,实则每一道电流,都在守护着一个朴素的信念:当官者,当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