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未来星空记 > 第199章 量子涟漪

第199章 量子涟漪(2 / 2)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苏轼放下竹笛,声音里带着某种共振频率,震得青林的耳膜微微发麻,“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他的手掌在空中划出个圆圈,舱外的月影突然分裂成无数个,沿着圆圈的轨迹旋转,像串悬浮的珍珠。

青林的瞳孔骤然收缩。他认出这个场景——这是量子隧穿效应的宏观表现,原本需要在加速器里才能实现的粒子穿墙现象,竟被苏轼用意识操控着上演。“变与不变,原是回事。”苏轼的指尖穿过旋转的月影,那些月影在接触他皮肤的瞬间,既穿过了又没穿过,既存在又湮灭。

捕捉仪的警报声突然变调。屏幕上显示,苏轼的大脑活动正在引发时空涟漪,江面上空的辐射区开始收缩,从不稳定的椭圆形变成完美的球形。青林突然明白,这场夜游根本不是偶然——苏轼正在用自己的意识修复濒临崩溃的时空结构。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站起身,江风掀起他的长衫,露出腰间悬挂的玉佩。玉佩此刻正在剧烈搏动,像颗微型的恒星,散发着温暖的光。青林终于认出,那不是玉石,是块天然形成的时空稳定器,内部的晶体结构与捕捉仪的核心元件完全致。

当苏轼说到“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时,奇迹发生了。江面上的月光突然化作液态,顺着船舷漫进船舱,在舱板上汇成片光的湖泊。青林的脚踩进光湖里,竟没有沉下去,反而感到种奇异的浮力,仿佛整个身体都变成了光的部分。

“你看。”苏轼的声音从光湖里传来,带着水纹般的波动,“清风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他的身影在光湖里渐渐变得透明,青林却能清晰地看见他体内的能量流动——那些能量沿着经脉运行,轨迹与捕捉仪绘制的宇宙弦理论模型完全吻合。

青林的捕捉仪突然自动下载数据。屏幕上开始滚动显示《赤壁赋》的全文,每个字都由无数个0和1组成,像段用二进制编写的宇宙法则。当写到“客喜而笑,洗盏更酌”时,江面上的光湖突然沸腾起来,无数个苏轼的虚影从光湖里升起,有的在密州出猎,有的在杭州修堤,有的在儋州读书,最后都化作光点,汇入头顶的星空。

“该回去了。”个温和的声音在青林耳边响起。他转过头,看见苏轼正站在船头,手里拿着他的捕捉仪。仪器的屏幕上,时空坐标已经锁定在2187年。“这个时代的锚点,我来守。”苏轼将仪器递给他时,玉佩上的光芒突然暴涨,青林感到股强大的推力将自己往后推。

船舷外的景象开始扭曲。青林看见苏轼的身影与赤壁的崖壁渐渐融合,他的长衫化作江风,他的笛声化作涛声,他体内的能量流顺着岩石蔓延,在整个赤壁形成道无形的屏障,将不稳定的时空线牢牢锁在原地。最后消失的是那双眼睛,虹膜里的两弯新月缓缓沉入眼底,化作江面上永恒的月影。

再次睁开眼时,青林躺在时间管理局的修复舱里。同事们围在舱外,脸上满是惊喜:“你消失了整整48小时!捕捉仪带回的数据流,解决了困扰我们十年的时空稳定难题!”

青林抬手摸向胸口,那里还残留着光湖的暖意。他打开捕捉仪,屏幕上显示着最终的分析报告:元丰五年冬夜,黄州赤壁的时空裂隙被段强大的意识场永久闭合,闭合能量的核心公式是《赤壁赋》的文本编码,其逻辑结构与宇宙终极模型的吻合度达到99.99%。

修复舱的门缓缓打开,青林走到观测窗前。外面的城市正在苏醒,晨光穿过玻璃幕墙,在地板上投下流动的光斑,像极了赤壁江面上的月光。

他突然想起苏轼最后看他的眼神,那里面没有对贬谪的愤懑,没有对命运的抱怨,只有种与天地共生的从容——原来真正的豁达,不是对苦难的妥协,而是用精神的力量,将逆境变成修复世界的能量。

捕捉仪的屏幕暗下去之前,青林看见自己的虹膜里,也映出了两弯淡淡的月影。

他知道,从那个冬夜开始,有些东西已经永远改变了——就像赤壁的江水,看似依旧东流,实则每个水分子里,都藏着个关于变与不变的永恒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