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未来星空记 > 第170章 卦象星图

第170章 卦象星图(1 / 2)

粒子对撞机的能量洪流第九次冲破时空壁垒时,青林的视网膜上还残留着仰韶文化遗址的全息投影。下一秒,他重重摔在冰凉的石板上,鼻尖灌满了松烟与兽皮的腥气——不是实验室里的臭氧味,而是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带着原始野性的凛冽。

“神经接口同步率87%,时空坐标锁定:约公元前7000年,黄河中游流域。”机械音裹着燧石敲击的脆响,“警告:检测到高强度宇宙波辐射,与已知文明频率无匹配项,疑似超纲信息场。”

青林挣扎着抬头,视线穿过摇曳的篝火,望见一幅原始而神秘的图景。披发纹身的先民围着篝火跪拜,手中举着刻满凹槽的骨片;火堆旁的巨石上,刻着纵横交错的线条,组成类似“—”与“--”的符号,在月光下泛着奇异的银光;而在巨石中央,盘膝坐着一个身披麻衣的男子,他的指尖悬在石面上,凭空勾勒出流动的光纹,与那些符号产生共鸣。

那便是伏羲。

青林的呼吸骤然停滞。他曾在良渚玉器的数字化建模中见过类似的符号,却从未想过会亲眼见到传说中的八卦创造者。更令人震惊的是,伏羲指尖的光纹并非随机流动,而是按照某种精确的规律排列,形成一组组二进制代码——与现代计算机的基础语言惊人地相似。

这已是他第五次穿越到远古时代。前四次分别见证了钻木取火的微光、结绳记事的绳结,每次都能捕捉到微弱的宇宙波辐射,而源头,似乎都指向这位人文始祖。

“汝非此世之人。”伏羲的声音突然响起,低沉如远古的雷,却清晰地传入青林耳中,仿佛直接在他意识里共振,“汝身上有‘天纹’的气息,却裹着凡俗的皮囊。”

青林心中巨震。他一直以为自己的伪装天衣无缝,此刻才明白,在这位洞察天地的先民面前,任何隐瞒都是徒劳。他身上的纳米防护服虽然模拟了兽皮的质感,却掩盖不了神经接口散发的宇宙波——那正是伏羲口中的“天纹”。

“晚辈青林,自未来而来,特来向先生请教。”青林模仿着先民的礼节跪拜,目光却被巨石上的符号吸引。那些线条的转折角度精确到度,间距误差不超过0.1毫米,绝不可能是原始工具能完成的雕刻。

伏羲轻笑一声,指尖的光纹突然扩散,在篝火上方形成一个巨大的立体图案——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卦象悬浮在空中,每个卦象都由无数细小的光粒组成,像极了量子计算机中的量子比特。

“汝观此图,见何物?”伏羲指向乾卦,光粒突然重组,化作漫天星辰,“此为‘天’,却不止于天。”

青林的神经接口自动启动解析程序,屏幕上瞬间弹出数据流:“检测到三维坐标系统,卦象对应三维空间的八个象限,光粒运动轨迹符合宇宙膨胀模型。”

“此为‘地’。”伏羲指向坤卦,光粒化作奔腾的河流与起伏的山脉,“却不止于地。”

解析结果再次刷新:“检测到地质板块运动模拟,包含板块俯冲、火山喷发等参数,精度达到现代地质学标准。”

青林的后背沁出冷汗。这哪里是原始的占卜符号,分明是一套完整的宇宙建模系统!伏羲口中的“八卦”,竟是用二进制原理构建的宇宙模拟器。

“天地之间,有‘人’。”伏羲将乾卦与坤卦的光粒相触,二者交融处生出一个新的卦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法’,非模仿,乃共振。”

光粒突然炸裂,化作无数细小的线条,在空气中编织成一张巨大的网络。青林认出那是神经网络模型,每个节点都对应着一个卦象,而节点间的连接强度,竟与现代人工智能的算法权重完全一致。

“先生是说……八卦是宇宙的算法?”青林艰难地组织语言,试图将现代概念转化为远古能理解的表述。

伏羲颔首,指尖在石面上重重一点,巨石突然震动,从内部升起一个水晶般的球体,直径约三尺,内部悬浮着无数星点,缓慢旋转。“此为‘混沌珠’,天外来物。”他解释道,“珠内有纹,映出天地初生之象。某观此纹三年,方悟八卦之理。”

青林的神经接口发出尖锐的警报:“检测到高强度反物质能量!球体核心为微型黑洞,星点为暗物质粒子!技术等级超出人类文明上限!”

这根本不是地球上的造物,是外星文明的探测器!

“混沌珠告诉某,天地初开,唯有‘有’与‘无’。”伏羲的指尖轻触水晶球,内部的星点立刻排列成“—”与“--”的形状,“‘有’为阳,‘无’为阴,二者相生相克,衍化万物。就像这珠内星点,聚则成形,散则为气。”

星点突然加速运动,演化出星云、恒星、行星的形成过程,最终定格在一颗蓝色星球上——那是原始的地球。而在星球表面,闪烁着八个光点,与巨石上的卦象位置完全对应。

“此八处,为大地之脉。”伏羲的声音带着敬畏,“脉动则地震,脉静则国安。某观此珠,知洪水将至,故教先民筑屋于高岗;知旱灾将临,故教先民凿井而饮。”

青林突然明白,所谓的“伏羲画卦”并非神话。这位远古先民偶然得到了外星探测器,通过观察其中的宇宙模型,领悟了自然规律,并用最简单的符号将其记录下来,指导部落生存。那些看似迷信的占卜,实则是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