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林的视网膜上还残留着粒子对撞机最后一次运行时的幽蓝辉光,耳边却突然灌满了潮湿的风。
他下意识摸向腰间的辐射剂量仪,指尖触到的却是粗糙的麻布——这不是他进入地下实验室时穿的防化服。
“这是哪儿?”他喃喃自语,声音在茂密的林间荡开涟漪。
眼前的树木颠覆了他所有的生物学认知:树干粗壮如远古巨杉,树皮上布满规律的螺旋纹路,叶片不是绿色,而是透着金属光泽的银灰色,叶脉清晰得像电路板。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臭氧味,混杂着某种类似松脂的香气。
手腕上的个人终端还在运行,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却完全失控:经纬度显示为乱码,大气成分分析里氧含量高达38%,碳十四检测结果更是惊悚——这片森林的年龄超过了十亿年。
“不可能。”青林按住终端,指节泛白。他记得很清楚,自己正在监控环形对撞机的粒子轨迹,一束异常的高能粒子突然突破磁场约束,他眼前一黑,再睁眼就到了这里。
难道是……时空跃迁?这个只存在于理论中的概念,此刻正被他踩在脚下的腐殖土无声证实。
穿过这片奇异的树林,前方豁然开朗。一片开阔的河谷中,几十座半地穴式的房屋散落其间,屋顶覆盖着茅草,墙壁是夯土混合着某种发光的矿石,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弱的荧光。几十个原始人模样的生灵正在劳作,他们身材高大,皮肤呈健康的古铜色,额骨略高,眼神却异常灵动,丝毫没有野兽般的凶蛮。
最让青林震惊的是他们的工具——不是粗糙的石器,而是某种泛着哑光的合金制品,形状古朴却暗藏精密,切割木材时发出均匀的嗡鸣,像是高频振动的效果。
“异类。”一个低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青林猛地转身,看到一个身影站在十米外的树影里。那人穿着同样的麻布长袍,却比其他人更高大,长发束在脑后,脸上刻着几道对称的红色纹路,像是某种图腾。最奇特的是他的眼睛,瞳孔颜色极浅,仿佛能映照出天地万物的轮廓。
“你是谁?”青林握紧终端,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那人没有靠近,只是微微偏头,目光扫过青林的防化服残片,又落在他手腕的终端上,嘴角勾起一丝难以捉摸的弧度:“我是伏羲。”
这个名字像一道电流击中了青林。伏羲?三皇之首,传说中创造八卦、教民渔猎的创世神?可眼前的人分明是真实的血肉之躯,身上没有丝毫神性的光环,只有一种洞悉一切的沉静。
“你来自未来。”伏羲的语气不是疑问,而是陈述。他抬起手,掌心向上,青林突然发现他的指甲盖里嵌着细碎的金属粉末,“刚才那束‘天外来客’,惊动了整片大地的脉络。”
青林的心跳漏了一拍:“你知道高能粒子?”
伏羲没有直接回答,转身走向河谷中央的空地。那里矗立着一块巨大的黑色岩石,表面光滑如镜,却不像任何已知的矿物。走近了才发现,岩石上布满了细密的凹槽,组成六十四个不断变换的图案,像是某种动态密码。
“他们叫它‘河图’。”伏羲指着岩石,“大地深处有脉络在流动,像你身体里的血。这些脉络的交汇处,会渗出‘灵’,就是你说的高能粒子。”他指尖划过一道凹槽,岩石表面泛起涟漪,“我花了三十年,记录下这些脉络的走向。”
青林蹲下身,用指尖触碰凹槽边缘,冰凉的触感下传来微弱的震动,像是某种能量在持续输出。他打开终端的光谱分析功能,屏幕上立刻跳出复杂的波形图——这不是自然形成的岩石,而是某种人造的能量传导装置,内部的晶体结构呈现出完美的分形排列。
“这不可能是原始文明的产物。”青林的声音发颤,“这需要掌握量子纠缠和拓扑学才能制造。”
伏羲在岩石旁坐下,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一个简单的“—”和“--”。“你说的那些,我们叫‘数’。”他指着横线,“‘—’是阳,代表实粒子;‘--’是阴,代表虚粒子。它们的组合,能描述万物的运动。”
青林瞳孔骤缩。阳爻和阴爻?这不就是八卦的基本符号吗?可伏羲的解释,分明指向了粒子物理的核心——费米子与玻色子的对称性!
“你看那棵树。”伏羲指向河谷对岸的一棵巨树,树冠呈完美的伞形,“它的每片叶子都在模仿整体的形状,小到细胞,大到枝干,都遵循同一个‘数’。”
青林突然想起了分形几何中的曼德博集合——无限递归的自相似结构。难道伏羲通过观察自然,领悟了宇宙的数学本质?
接下来的三天,青林成了伏羲的“学生”。他发现这个时代远比史书描述的更先进:他们能通过特定的矿石阵列预测天气,准确率堪比现代卫星;他们驯养的某种似牛非牛的生物,胃里能分解金属,排出的粪便可直接作为燃料;甚至连陶器上的花纹,都是基于斐波那契数列的周期排列。
而这一切的核心,就是伏羲正在完善的“八卦”。
在河谷上游的山洞里,青林看到了更惊人的景象:洞壁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符号,不仅有八卦,还有类似二进制的数字串,甚至能辨认出微积分的雏形。最深处的岩壁上,刻着一幅巨大的星图,标注着几颗青林从未在现代星图上见过的恒星,旁边的符号翻译过来竟是“时空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