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林的靴底碾过第七块异常金属时,便携式元素分析仪终于发出了持续的蜂鸣。
屏幕上跳动的数值让他瞳孔骤缩:铱含量41%,铂37%,剩余成分是某种未知的超重金属,在阳光下泛着珍珠母贝般的虹彩。
这种配比只可能来自超新星爆发后的残骸——距离地球最近的这类天体,也在420光年之外的猎户座旋臂。
三天前,他的时空穿梭舱在追踪一组异常引力波时失控,坠毁在这片被后世称为\"丹穴之山\"的区域。
黑匣子最后的记录混乱不堪:时间锚点显示公元前2100年±100年,坐标锁定在北纬25°,东经113°,但周围的地质结构完全不符合该纬度应有的特征——裸露的岩层呈现出规则的六边形节理,像是被某种外力精确切割过。
\"异乡人,放下你的法器。\"
青林转身的瞬间,青铜矛的寒光已刺破蒸腾的热浪。持矛的武士披着羽纹铠甲,头盔上插着五色羽毛,最奇特的是他腰间悬挂的玉琮,表面刻着的纹路在阳光下流转,竟与元素分析仪的光谱图产生了共振。
\"你们在找'凤鸟'?\"青林注意到武士铠甲的缝隙里嵌着细小的金属鳞片,用指尖触碰时,鳞片突然亮起微弱的蓝光,\"这些不是羽毛。\"
武士的瞳孔骤然收缩,矛尖又逼近寸许:\"你见过凤凰?\"
青林摊开掌心,那里躺着半片从穿梭舱残骸里找到的金属羽片。羽根处的接口呈现出完美的三棱形,羽枝的排列严格遵循斐波那契数列,在阳光下折射出的光谱,与刚才检测的金属矿石完全一致。\"这是你们说的凤羽?\"
武士突然跪倒在地,额头抵着滚烫的岩石:\"圣物显灵了...凤鸟要回来了!\"
被带回部落的路上,青林看见无数类似的金属矿石从岩层中凸起,像是某种巨型生物的骨骼化石。部落的祭坛建在一处巨大的陨石坑中央,十二根图腾柱环绕着圆形石台,柱身刻满了表意文字——青林用全息扫描仪识别后,发现竟是一套完整的二进制代码,翻译过来是\"生态稳定系统\"。
祭坛顶端坐着一位身披羽衣的老者,他面前的石案上摆放着五枚菱形晶体,分别散发着赤、青、黄、白、黑五种光芒。当青林靠近时,晶体突然悬浮起来,在空气中组成一个立体星图,其中闪烁的光点,恰好与丹穴之山的金属矿脉分布吻合。
\"你来自'星外'。\"老者的声音像是风穿过玉石管箫,他掀起羽衣的下摆,露出里面用金属线编织的内衬,纹路与青林防护服的能量回路如出一辙,\"和凤凰一样。\"
青林的呼吸骤然停滞。老者胸前的吊坠是用透明合金制成的,里面封存着一缕流动的银白色液体——他的分析仪显示这是处于超临界状态的氢氦混合物,只可能存在于恒星的核心区域。\"凤凰到底是什么?\"
老者将一枚赤色晶体推向他:\"触摸它,你会看见'德'。\"
晶体接触皮肤的瞬间,无数信息流如潮水般涌入青林的意识。他看见一艘碟形星舰穿越小行星带,舰体表面的能量护盾呈现出凤凰展翅的形态;看见星舰在丹穴之山坠毁时,释放出的纳米机器人开始改造周围的生态系统;看见幸存的船员用自身基因与地球生物融合,演化出半人半机械的形态——他们的羽翼是太阳能收集板,尾羽是通讯天线,而体表的纹路,则记录着维持行星生态平衡的算法。
\"他们是'玄枵遗民'。\"老者的声音带着金属共振,五枚晶体同时亮起,在石案上投射出全息影像,\"三千年前,他们的母星被超新星吞噬,驾驶'凤巢'号星舰寻找新家园。坠毁后,星舰的核心转化为矿脉,船员们则化身为凤鸟,用生命维持地球的生态稳定。\"
青林突然读懂了《山海经》里的记载:\"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那些所谓的文字,其实是星舰的五大核心系统标识——\"德\"是能源核心,\"义\"是防御系统,\"礼\"是导航模块,\"仁\"是生态调节单元,\"信\"是通讯中枢。
当晚,部落的巫祝带领青林进入陨石坑深处的洞穴。岩壁上镶嵌着无数发光的卵状物体,每个\"卵\"里都蜷缩着半金属半生物的胚胎,脐带连接着地下的金属矿脉——那是凤凰的幼体,通过吸收星舰核心的能量完成发育。
\"最近三年,孵化率下降了73%。\"巫祝指着最边缘的胚胎,外壳已出现黑色的腐蚀斑,\"矿脉的能量在衰减,丹穴之山的植被开始枯萎,连河水都带上了苦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