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意传出,天下震动!“周王”之封,在大宋乃是破天荒的殊荣!杨延昭的权势与声望,被推上了一个真正的、前无古人的顶峰!
消息传回北疆和西线,更是引发了海啸般的欢腾。将士们与有荣焉,自发地庆祝欢呼,对杨延昭的拥戴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在许多士卒心中,太师(如今是王爷)便是如同神只般的存在。
而定州城内,接到这惊天封赏旨意的杨延昭,却显得异常平静。他在节府正堂,恭敬地设下香案,聆听圣旨,叩谢天恩,礼仪周全,无可挑剔。
“臣,杨延昭,叩谢陛下天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的声音沉稳,听不出丝毫的激动与骄狂。然而,在他低垂的眼眸深处,却闪烁着无人能懂的复杂光芒。周王……世袭罔替……丹书铁券……这已是人臣所能想象的极致荣宠。但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看似无上的荣耀背后,是那已然绷紧到极限的君臣关系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功高震主,已非虚言。如今更是功盖寰宇,赏无可赏。古往今来,走到这一步的臣子,下场往往……
他缓缓起身,望着南方汴梁的方向,心中没有多少喜悦,只有一种如履薄冰的警醒与一种掌控自身命运的决绝。
“王爷,如今您贵为周王,位极人臣,是否……”杨延光在一旁,语气中带着激动与一丝探寻。他想问的是,是否该考虑更进一步的安排,或者说,该如何应对这“赏无可赏”之后的局面。
杨延昭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目光重新变得锐利而深邃:“位极人臣?不,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定鼎乾坤的力量:“传令下去,北疆一切照旧,防务绝不能因封赏而有丝毫松懈。西线新附之地,需加紧消化,移民实边,巩固统治。”
“另外,”他看向王贵,“让我们的人,将陛下隆恩与前线将士的感念,广为传播。要让全天下人都知道,我杨延昭,以及北疆西线数十万将士,对陛下,对大宋,忠心耿耿,天地可鉴!”
他依旧要牢牢占据“忠勇”这个道德的制高点。
“至于汴梁的凯旋仪式……”杨延昭沉吟片刻,“回复朝廷,就说边关事务繁杂,辽国动向不明,臣需坐镇定州,以防不测。待局势稳定,再行入京觐见谢恩。”
他选择了暂缓入京!这在旁人看来,或许是谨慎,是谦逊。但唯有杨延昭自己知道,这是在避免在自身权势达到顶峰时,踏入那深不可测的皇宫,将自己置于完全被动的境地。
功盖寰宇,赏无可赏。杨延昭以其超凡的功绩,站上了人臣的绝巅。然而,这绝巅之上,是风光无限,还是万丈深渊?第九卷的故事,在这极致的荣耀与潜藏的极致危险中,缓缓走向终章。鼎之轻重,已非人力可测,未来的命运,似乎只能交由那莫测的天意,与……人心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