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惊涛暂歇
钦使贾炎的仓皇离去,如同一个明确的信号,标志着这场由王钦若发起、旨在彻底摧毁杨延昭的政治风暴,在北疆铁壁般的意志和杨延昭高超的应对下,宣告失败。笼罩在定州城上空近月的压抑阴云,似乎随着那队狼狈南返的禁军马蹄声,而渐渐消散。
城内的军民,得知钦使已退,朝廷暂缓锁拿太师的消息后,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军营中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市井间洋溢着劫后余生般的喜悦。那种同仇敌忾的紧张气氛,化作了对杨延昭更加炽热的拥戴与信赖。在许多普通士卒和百姓眼中,太师便是这北疆的天,是能带领他们抵御一切明枪暗箭的守护神。
然而,与民间和军中的欢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定州节度使府内的沉静。
府邸书房内,烛火摇曳。杨延昭屏退了左右,只留下杨延光、杨延训、杨延浦、王贵、杨延环等寥寥数位核心兄弟与心腹。窗外隐约传来的欢呼声,并未让他们的神色有丝毫轻松。
“六郎,此番虽逼退了贾炎,但王钦若老贼绝不会善罢甘休。朝廷虽暂缓,然猜忌已深,只怕……”杨延光率先开口,眉宇间忧色未褪。他负责与汴梁联络,深知此次风波虽平,但芥蒂已生,裂痕难弥。
杨延训冷哼一声,拳头握紧:“怕他作甚!经此一事,咱们北疆上下更是铁板一块!他王钦若再敢伸爪子,老子带‘掠火骑’去汴梁城外转转,看他敢不敢动!”
“三哥不可胡言!”杨延浦立刻出声制止,他看向主位上面色沉静的杨延昭,“六郎,当务之急,是需定下我等日后行止之方略。经此风波,朝廷对我北疆忌惮更深,日后掣肘只怕更多。我们是该韬光养晦,暂避锋芒?还是……”
他没有说下去,但意思很明显。是继续维持现状,忍受朝廷日益加深的猜忌和可能变本加厉的打压?还是……另做他想?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于杨延昭。他是北疆的主心骨,他的决定,将影响无数人的命运。
杨延昭缓缓放下手中把玩的兵符,目光扫过众人,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韬光养晦?避其锋芒?不。”
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北疆巨幅舆图前,手指划过上面蜿蜒的防线、林立的戍堡、广袤的屯田:“我们为何能逼退贾炎?为何能让朝廷投鼠忌器?不是因为我杨延昭个人有何通天之能,而是因为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因为我们身后十万将士,因为这用血肉铸就的防线,不可或缺!”
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我们的根基,在这里!我们的力量,源于此!无论汴梁风向如何变幻,只要这北疆防线一日不可或缺,我辈便有一日立身之本!”
他转过身,眼神锐利:“故此,日后方略,非但不是退缩,反而要更进一步!”
“第一,整军备武,绝不能有丝毫松懈!”杨延昭语气铿锵,“耶律隆庆虽败,辽国新主初立,内部纷争未平,此正是其虚弱之时,却也是其行为难以预测之际。李元昊在西,磨牙吮血,从未忘怀白豹川之耻。边患未除,我辈岂能自废武功?各军操练,需更加严苛;戍堡工事,需继续加固;‘掠火骑’、‘锐士营’尤需加强!我们要让所有人都看到,北疆之军,时刻枕戈待旦,唯有如此,方能震慑外敌,亦能让汴梁某些人,心存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