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余威定鼎(1 / 2)

第一百八十三章余威定鼎

杨延昭那番“赤胆昭昭”的宣言,如同在定州城上空炸响了一道惊雷,其声浪不仅震撼了全城军民,更化作一股无形的磅礴压力,狠狠撞开了馆驿紧闭的大门,将钦使贾炎等人内心最后一点依仗碾得粉碎。

贾炎瘫坐在椅子上,面无人色,手中那份密旨仿佛成了一块烧红的烙铁,灼烧着他的掌心,更灼烧着他的灵魂。宣旨?他怎么敢!外面那黑压压的人群,那沉默中蕴含着滔天怒火的将士,那如同看死人一般盯着馆驿的冰冷目光,无一不在告诉他,只要他敢念出“锁拿”二字,下一刻,这馆驿便会成为他们的葬身之地!甚至可能引发一场席卷北疆、震动天下的大变!

不宣?那他这钦差便是彻头彻尾的失败,如何向王相爷交代?如何向陛下交代?

进退维谷,生死两难!

就在贾炎肝胆俱裂、不知所措之际,杨延昭却并未在门外过多停留。他深深地看了一眼馆驿的方向,仿佛能穿透墙壁,看到里面那惶惶不可终日的钦差,随即转身,在杨延光、杨延训等将领的簇拥下,迈着沉稳的步伐,返回了节度使府。

他没有逼迫,没有威胁,甚至没有再去看那馆驿一眼。但这种无视,这种将选择权完全抛回给对方的姿态,反而带来了更大的心理压力。

杨延昭返回节府的消息迅速传开,聚集在街上的军民,在各自将领和官吏的疏导下,也开始有序地散去。但那种同仇敌忾的气氛并未消散,而是沉淀下来,融入定州城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人的眼神之中。整座城市,仿佛一头暂时蛰伏的巨兽,沉默着,却随时可能爆发出毁灭性的力量。

馆驿内的贾炎,度日如年。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他尝试派人出去打探消息,却发现连驿卒都被“客气”地拦了回来。他们彻底被孤立了,与外界的信息通道几乎被切断。

与此同时,来自北疆乃至更遥远地方的压力,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如同百川归海般,向着汴梁汇聚。

西线,石普、李士彬等人的联名奏章正式送达枢密院,言辞恳切却态度强硬,直言太师若去,西线必乱!

北疆各州县的官吏,也有不少人的密奏悄然送抵御史台或通过其他途径上达天听,内容无外乎陈述杨太师镇守之功,边关离不开杨太师。

甚至一些原本中立的朝臣,在得知定州发生的事情后,也深感震惊,认为王钦若此举过于激进,恐酿成大祸,纷纷上表劝谏。

而王贵“锐士营”散播的消息,更是如同野火,在汴梁的士林清议和市井巷陌间燃烧。“奸臣构陷功臣”、“朝廷自毁长城”的议论甚嚣尘上,将王钦若推到了风口浪尖。

这些信息,如同密集的箭矢,射向福宁殿,也射向了相府。

福宁殿内,官家赵恒看着案头堆积的、来自各方的奏章和密报,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最初的震怒与猜忌,在现实面前,开始动摇。杨延昭没有抗旨,甚至表示愿意回京,但其展现出的北疆军心民意,以及可能引发的边防崩溃的后果,让他不得不慎重。

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认识到,杨延昭早已不是一个可以随意拿捏的边将,他与北疆已然融为一体。动杨延昭,便是动北疆,便是拿大宋的半壁江山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