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西风漫卷(1 / 2)

第一百六十五章西风漫卷

杨延昭的“贺表”在汴梁朝堂激起涟漪又渐趋平复之际,北疆的视线却不得不再次投向西方。那里,李元昊搅动的风沙,并未因宋军的强硬反击而平息,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来自延州、保安军乃至更西边环庆路的军报,如同雪片般飞向定州。石普、李士彬等西军将领虽依令组建了快速反应部队,与夏军展开了激烈的边境拉锯战,互有胜负,但总体态势却显得愈发被动。

李元昊用兵,狡诈如狐,狠戾如狼。他不再进行大规模的阵地进攻,而是将兵力化整为零,以千人或数百人为单位,利用其骑兵的机动优势,在漫长的边境线上四处出击。他们时而集结,强攻某个防守薄弱的宋军寨堡;时而分散,劫掠归附宋朝的蕃部,烧毁粮草,屠杀妇孺;时而设伏,围歼敢于出寨追击的小股宋军。

西军疲于奔命,防线如同一个四处漏风的破屋,堵住了东边,西边又冒起浓烟。更让石普等人头疼的是,李元昊加大了对其后方的渗透和煽动。西夏的“麻魁”细作活动猖獗,散布谣言,恐吓蕃部,甚至策反了一些立场不坚定的小部落。西线的蕃部人心,开始出现不稳的迹象。

“太师,李元昊此举,意在消耗我军,动摇蕃心,若长此以往,恐生大变!”杨延光将一份来自环庆路的紧急军报递给杨延昭,语气沉重。军报中提到,一支西夏骑兵绕过宋军主要防线,深入边境百余里,袭击了一个大型蕃部聚集地,掳走牛羊马匹无数,部落首领被杀,其子扬言要投靠西夏报仇。

杨延昭看着地图上西线那漫长而曲折的边境线,眉头紧锁。他之前的策略是“以牙还牙”,但现实是,西夏骑兵的机动性和对地形的熟悉程度,使得宋军的小股部队在境外难以取得决定性战果,反而容易陷入被动。

“李元昊这是看准了我们防线漫长,兵力无法处处兼顾的弱点。”杨延昭沉声道,“西军诸将虽勇,但分兵把守,被动应对,正中其下怀。”

“是否可从北疆抽调部分兵力,西援……”杨延光试探着问。

“不可。”杨延昭断然否定,“耶律隆庆虽退,但辽军主力犹在,虎视眈眈。北疆兵力绝不能轻易调动,否则便是给耶律隆庆可乘之机。”

他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断:“对付李元昊这种打法,不能跟着他的节奏走。我们需要改变策略,不能只局限于边境线上的争夺。”

他站起身,走到西线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横山一带:“问题的关键,在这里!”

横山地区,位于宋夏边境,地势险要,蕃部杂居,是双方争夺的焦点,也是许多边境蕃部世代居住之地。谁能有效控制横山,谁就能掌握战略主动权。

“李元昊之所以能来去自如,煽风点火,正是因为他利用了横山地区蕃部的摇摆不定和地理的复杂性。”杨延昭分析道,“我们要反客为主,将争夺的重点,从边境线推进到横山地区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