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八月五日,凌晨两点。
北平城在闷热的夏夜中沉睡,但八十八军前敌指挥部里却灯火通明。何志远站在巨大的沙盘前,手指沿着永定河防线缓缓移动。参谋长周卫国手持刚刚破译的日军电文,面色凝重。
\"军座,情报显示,日军正在调整部署。\"周卫国将红蓝铅笔指向沙盘上的几个关键点,\"他们的重炮集群正在向这三个区域集中,特别是通州方向的150毫米榴弹炮阵地,数量增加了近一倍。\"
何志远眉头紧锁:\"看来板垣征四郎是要改变战术了。传令各师,立即调整防御部署,重点加强这些区域的防炮工事。\"
这时,副官陈明匆匆走进:\"军座,军政部白部长急电。\"
何志远接过电报,快速浏览后冷笑一声:\"白崇禧提醒我们,日军可能从海上调来了240毫米重型榴弹炮。他倒是消息灵通。\"
\"240毫米?\"周卫国倒吸一口凉气,\"我们的工事恐怕难以承受这种口径的轰击。\"
\"立即命令工兵旅,在所有重要指挥所和炮兵阵地加装双层钢架结构,顶部再覆盖三米厚的夯土。\"何志远果断下令,\"另外,让各部队将弹药库和粮秣储备点分散转移至更隐蔽的位置。\"
凌晨四点,何志远召集各师师长召开紧急作战会议。
122师师长张汉卿第一个发言:\"军座,我师前沿阵地经过连日炮击,工事损毁严重。特别是永定河大桥周边区域,需要紧急增援。\"
\"我已经从军预备队调拨两个工兵营给你。\"何志远指着沙盘,\"但要记住,重点不是死守每一寸土地,而是弹性防御。必要时可以主动放弃部分前沿阵地,诱敌深入后再予以歼灭。\"
133师师长刘振华提出不同意见:\"军座,主动后撤会不会影响士气?我认为应该寸土必争。\"
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争论声。何志远抬手制止:\"都别争了。我决定采取梯次防御策略:一线阵地以阻击、迟滞为主;二线阵地才是歼灭敌人的主战场。各部队立即调整部署。\"
会议持续到天亮。散会后,何志远特意留下周卫国:\"立即通过我们的特殊渠道,确认240毫米重炮的消息。如果属实,我需要尽快获得应对方案。\"
周卫国会意点头:\"我这就去联系'德方顾问'。\"
上午八点,何志远亲自巡视前沿工事。
在永定河畔的一处机枪阵地,他看到一个年轻的士兵正在仔细擦拭G34机枪的枪管。士兵看到军座到来,慌忙起身敬礼。
\"继续你的工作。\"何志远蹲下身,检查着机枪的保养情况,\"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
\"报告军座,我叫王小虎,河南开封人。\"士兵紧张地回答。
\"开封是个好地方。\"何志远拍拍他的肩膀,\"怎么样,害怕吗?\"
王小虎挺直腰板:\"有点怕,但更恨小鬼子!俺爹娘就是被鬼子飞机炸死的!\"
何志远沉默片刻:\"好好打,为你爹娘报仇。但也记住,要活着看到鬼子被赶出中国的那一天。\"
巡视途中,何志远注意到几个关键地段的防炮工事仍然不够坚固。他立即命令随行的工兵参谋:\"在这些位置增建钢筋混凝土暗堡,要能承受150毫米以上口径炮弹的直接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