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持续了大半天便告结束。匪首刘黑七企图化装逃跑,被埋伏的侦察兵生擒。此战,122师参战部队以极小代价,毙伤俘匪近千人,彻底端掉了为患多年的黑云寨,自身仅伤亡十余人。
捷报传回军部,一片欢腾。何志远亲自为参战部队请功,并下令将匪首刘黑七公审后枪决,缴获的财物部分犒赏官兵,部分抚恤伤亡士兵家属,部分则分给了被土匪祸害的当地百姓。这一举措,极大地提升了88军在当地的声誉。
剿匪成功的喜悦还未散去,何志远又迎来了一个“意外”的访客——来自南京的《中央日报》着名战地记者,沈怡萱。沈记者二十出头年纪,剪着利落的短发,穿着卡其布记者装,英气勃勃,她是奉命来采访这支新锐德械军的。
何志远在军部会客室接待了她。沈怡萱落落大方,提问犀利而不失专业:“何军长,贵部初建即取得剿匪大捷,令人振奋。外界对您和您的88军充满好奇,您能谈谈您的建军理念吗?您认为,面对强敌,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何志远沉吟片刻,郑重答道:“沈记者,我认为,抗战非一隅一地之争,乃全民族生死存亡之战。故我军理念,首重‘国家至上,民族至上’。武器装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军人的精神和技能。我们需要有爱国之志、有必死之心、有杀敌之能的军人。88军的目标,就是成为这样一支军队,一支能让百姓安心、让敌人丧胆的军队。”
沈怡萱飞快地记录着,眼中闪过欣赏的光芒。她又问及对当前华北局势的看法,何志远谨慎地表示“局势严峻,亟需加强战备”,但并未过多透露军事机密。
采访结束后,沈怡萱提出希望能深入部队,采访普通士兵的训练和生活。何志远同意了,安排副官长陈明陪同。这位充满活力的女记者,像一阵清风,吹进了略显枯燥的军营,她的报道,也将88军的形象第一次推到了全国民众面前。
当晚,何志远查看系统,剿匪胜利带来了新的变化:
【叮!支线任务“初试锋芒”(剿灭黑云寨土匪)完成!】
【任务评价:优秀(以极小代价达成战略目标,并赢得民心)。】
【任务奖励:积分8000点,获得称号“剿匪新星”(小幅提升部队士气及对地方势力的威慑力),解锁“周签到”功能(每周可领取更丰厚奖励)。】
【叮!宿主积分首次突破点,解锁“低级抽奖”(积分\/次)!】
连续的好消息让何志远精神大振。他看了看积分余额,达到了多点。是进行一次“低级抽奖”,还是继续积攒?他思考再三,决定先尝试一次。连级规模的部队,对他目前搭建中层指挥框架非常有帮助。
“系统,进行一次低级抽奖!”
【叮!消耗积分,进行低级抽奖一次。】
【恭喜宿主,获得:“德械侦察连”(满编)x1。附带连长(忠诚度锁定100%)及全连人员信息档案,将于48小时内以“原税警总团\/教导总队精锐被裁撤后慕名来投”的合理方式抵达。】
一个满编的、经验丰富的德械侦察连!这价值远超一万积分!何志远心中狂喜。这能极大增强军的战场感知能力!
也就在此时,机要参谋送来了南京的最新通报和情报汇总。通报中提到,两广事变(1936年6月至9月)已近尾声,中央权威得到巩固。但情报汇总则显示,日军中国驻屯军在华北的演习频率和规模都在持续升级,平津一带气氛紧张,小规模摩擦时有发生。
何志远放下电报,走到窗前,夜色中的武昌城依然有点点灯火。剿匪的胜利、系统的奖励、记者的到访,都是插曲。他清楚地知道,真正的考验,正在北方一步步逼近。他和他的88军,必须更快地强大起来。
“给122师张师长去电,”他沉声下令,“剿匪部队休整三日后,立即转入针对性山地攻防训练!训练强度,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