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林娜收到合作方回信。对方技术团队提议,邀请樊星阁参与其内部合规培训分享经验。附言写道:“你们的调整方式,让我们重新理解了‘高效’的定义。”
陆轩看完邮件,沉默片刻,然后召集两人开会。
“他们愿意听我们说话,说明我们不再是外来者。”他说,“下一步,不是被动适应规则,而是参与塑造规则。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守规矩的人,还要成为立规矩的伙伴。”
孙明问:“那之前的效率压力呢?还有人议论吗?”
“有。”陆轩坦然,“但议论会越来越少。当结果说话时,质疑自然闭嘴。”
傍晚,陆轩独自留在办公室。城市灯火次第亮起,映在玻璃窗上,像一片流动的星河。他合上电脑,目光落在桌上那份白皮书草案。
封面设计简洁,黑色字体压着深蓝底纹,右下角印着双方徽标并列。他伸手抚过纸面,指尖停在“共建”二字上。
手机震动。赵宇发来消息:“欧洲区刚刚完成首轮流程切换,客户评价‘前所未有的清晰透明’。”
陆轩没回复,只是将手机轻轻放在文件旁边。
林娜敲门进来,轻声说:“印刷厂确认明天上午交货,白皮书按时发布没问题。”
“好。”陆轩站起身,“另外,通知培训组,下周开始,所有外派人员必须通过新规考核才能上岗。黄杰那边准备材料,马亮配合做模拟演练。”
“明白。”
陆轩走向门口,脚步沉稳。走廊灯光顺着地面延伸,像一条通往前方的轨道。
他停下,回头看了眼桌上的文件。
“这次不是低头。”他说,“是把腰杆挺得更直了。”
次日上午十点,仰光合作方总部会议室再次启用。双方代表围坐一圈,摄像机架在角落,准备记录白皮书发布仪式。
主代表翻开文件,看向陆轩:“今天之后,别人会说你们变了。”
陆轩坐在他对面,西装笔挺,神情平静。
“我们没变。”他说,“只是让世界看见了本来的样子。”
签字仪式开始前,工作人员调试投影。大屏幕上闪过一页预览图:时间轴清晰标注了从争议爆发、沟通谈判到机制建立的全过程。最后一栏写着:“成果:信任重建,合作深化,行业影响启动。”
陆轩看着那行字,微微颔首。
林娜递来签字笔。他接过,笔尖悬于签名处。
“你觉得,”主代表忽然开口,“下次再遇到类似问题,你们还会亲自来吗?”
陆轩落笔,墨迹匀称地铺开。
“只要对方值得谈。”他说,“我们就一定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