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恐怖故事1 > 第22章 天平22

第22章 天平22(2 / 2)

「我目前掌握的信息有限,主要是关于‘镜影’和之前摧毁的‘掠面者’。」她如实相告。

「‘掠面者’根源摧毁记录已由‘记录者’(韩博士代号)归档。贡献度已记录。你目前的权限,可有限访问网络公开数据库的部分非核心资料。链接和密钥随后发送。自行查阅。如有新的有价值情报,可通过此渠道(附上一个新的、更复杂的加密联系方式)报告。此通道即将关闭。」

对方语速极快,仿佛时间紧迫。

「等等,」林薇急忙问道,「‘守夜人’……我们最终的目标是什么?只是观察和记录吗?」

对话框沉默了几秒,然后跳出了最后一行字:

「目标因人而异。生存,理解,或……在不可避免的‘涨潮’中,尽可能多地保存‘真实’。祝你好运,观察者。」

屏幕猛地一黑,链接彻底失效。无论她如何尝试,都无法再次连接。

林薇靠在椅背上,感觉像是刚刚进行了一场高强度的大脑手术。对方提供的信息量巨大,且冰冷直接,没有丝毫温情。

“镜影”的命名和补充策略,“虚垢”整体活跃度提升的数据,新型变种的出现,“现实粘稠度”异常区域……这些信息像一块块沉重的砖石,垒砌在她面前,勾勒出一幅更加庞大、也更加严峻的图景。

而“守夜人”网络的运作方式——等价交换,权限分级——也让她意识到,她踏入的不是一个温暖的避难所,而是一个建立在共同危险和利益之上的、隐秘而残酷的生态系统。

她按照指示,用新获得的密钥访问了那个所谓的“公开数据库”。里面的资料同样以简洁、近乎冷酷的文本为主,分类繁杂:异常现象分类学、已知“虚垢”个体\/变种档案(部分信息被加密)、介质研究笔记、基础防护手段评估、零星的城市异常区域报告(大多语焉不详)、以及一些关于意识、认知、现实结构的边缘理论探讨。

信息浩如烟海,却又都蒙着一层迷雾,许多关键处都被加密或刻意模糊。但这已经比她之前独自摸索要系统得多。

她像一个饥渴的海绵,开始疯狂地吸收这些知识。她了解到除了“掠面者”、“镜影”,还有被称为“回响”(依附于特定声音或记忆片段)、“蚀影”(能缓慢侵蚀生物影子并施加影响)、“织梦者”(能侵入并扭曲梦境)等各种各样、能力各异的“虚垢”存在。她也看到了其他“守夜人”记录的、发生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光怪陆离却又细思极恐的异常事件片段。

这个世界,远比她想象的更加“拥挤”。

接下来的日子,林薇的生活重心再次倾斜。她依旧上班,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对“守夜人”数据库的研究和对城市的系统性观察中。她开始尝试按照数据库里的标准格式,记录自己遇到的低级别异常现象,整理成报告,通过那个加密渠道提交。她希望借此积累“贡献度”,提升权限,获取更深层的信息。

她变得更加谨慎,也更加……敏锐。走在街上,她不再仅仅是规避危险,而是在主动“扫描”环境,寻找“虚垢”活动的蛛丝马迹——某面墙壁上过于扭曲的涂鸦,地铁广告里某个人物影像瞬间的卡顿或失真,深夜某个窗口持续不灭的、却无人影的灯光……

她感觉自己正在被这个网络同化,逐渐变成一个更高效、更冷静的“观察者”和“记录者”。情感被刻意压制,理性被推到前台。这让她感到安全,但也带来一种非人化的疏离。

一天晚上,她提交了一份关于某个地铁站台深夜时常出现“方向感短暂混乱”现象的报告后,收到了网络自动回复的积分确认,以及一条附带的任务提示:

「区域调查任务(自愿):坐标[x区xx公园附近],报告显示近期‘现实粘稠度’波动异常,伴随少量‘蚀影’活动报告。任务:进行非接触式外围观测,记录环境参数(感知描述)、异常现象频率及类型。风险等级:中等。任务奖励:贡献度+50,开放‘基础防护符文’资料库访问权限。」

公园?现实粘稠度异常?蚀影?

林薇看着这条任务,手指微微蜷缩。

她知道,这是一个机会。一个获取更实用知识(防护符文)的机会,也是一个真正踏入“守夜人”实战领域的机会。

但风险等级是“中等”。

去,还是不去?

她没有犹豫太久。

回复只有简洁的一个字:

「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