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发送后的等待,比林薇预想的更加煎熬。时间像是被粘稠的胶质填充,每一分每一秒都拖着沉重的步子。她强迫自己维持日常的节奏,上班,处理数据,参与讨论,甚至尝试与林晓晓进行一些更轻松的闲聊。但她的注意力总是不由自主地飘向那个寂静的加密邮箱,像等待着一份来自深渊的回音。
她加强了公寓的“防护”,不仅点燃宁神香,还将黑曜石和盐晶布置在门窗关键位置。她反复演练着遭遇“模仿者”或其他高威胁“虚垢”时的应对策略——寻找无反射角落,利用环境干扰,最重要的是,绝不能将危险引向住所。她甚至规划了几条紧急情况下的撤离路线。
三天后的深夜,当林薇几乎要认为那封邮件已石沉大海时,提示音终于响了。
不是回复邮件。而是那个加密邮箱收到了一条极其简短的、由乱码字符组成的讯息,附带一个需要特定密钥才能访问的、位于深层网络某个隐蔽节点的链接地址。
没有问候,没有署名,只有最核心的指令。
林薇的心脏猛地收紧。她按照韩博士笔记中提到过的、一种非常古老的、用于“守夜人”之间紧急联络的密码本(她花了很大力气才破译出基础部分),尝试对那条乱码讯息进行解码。
耗费了近一个小时,额头上布满细密的汗珠,她终于得到了解码后的内容:
「身份验证通过。链接为一次性通道。一小时后失效。保持警惕。」
没有多余的字。冷静,高效,带着一种历经风霜的漠然。
林薇不敢耽搁,立刻按照指示,通过层层加密和代理,访问了那个深层网络的链接。
浏览器跳转,加载缓慢。最终,一个极其简陋、几乎只有纯文本的黑色界面出现在屏幕上。界面中央,是一个类似老式聊天室的对话框。
几秒钟后,对话框里跳出了一行白色的文字,同样简洁,带着一种非人的冷静:
「观察者,报告你的‘模仿者’遭遇细节。重点:介质依赖表现,稳定性阈值,撤离触发条件。」
对方直接切入主题,甚至没有确认她的称呼。林薇深吸一口气,压抑住翻涌的情绪,将她与“模仿者”追逐、对峙、以及其最终因警察影像干扰而撤离的过程,尽可能客观、详细地描述出来,重点突出了其对反射介质的绝对依赖、在缺乏介质环境下的不稳定性,以及被“非目标清晰影像”干扰时的剧烈反应。
她发送完信息,紧张地等待着。
短暂的沉默后,对方回复:
「确认。记录编号‘-7’。与你遭遇的‘模仿者’行为模式高度吻合,属近期活跃变种。暂定名:‘镜影’。」
镜影……很贴切的名字。
「应对策略补充:」对方继续发送信息,文字飞快跳出,「‘镜影’对强光源直射其依附介质有短暂‘致盲’效果。可利用。但其学习适应能力较强,同一策略重复使用效果递减。」
强光源致盲?林薇记下这一点。这或许能争取到关键的几秒钟。
「‘镜影’的出现并非孤立。」对方的下一句话让林薇屏住了呼吸,「近期,‘虚垢’整体活跃度提升约17.3%。新型变种出现频率增加。‘掠面者’类聚合体活动范围扩大。‘守夜人’网络观测到多处‘现实粘稠度’异常下降区域。」
现实粘稠度异常下降?林薇想起韩博士笔记里提到的这个词,大概是指现实结构变得薄弱,更容易被“虚垢”渗透的区域。
「原因?」林薇忍不住追问。
「未知。推测与大型都市集体意识波动、信息过载产生的‘认知垃圾’激增,或更深层的周期性‘现实涨落’有关。数据不足,无法定论。」
对方的回答依旧冷静得像一台机器。
「我需要更多信息,」林薇键入,「关于其他变种,关于‘现实粘稠度’,关于……如何更有效地保护自己。」
「信息需要交换,观察者。」对方的回复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规则感,「‘守夜人’网络基于等价交换原则。提供你有价值的情报、观测数据,或完成特定调查任务,可换取相应等级的信息和资源。」
等价交换……林薇明白了。这是一个松散却遵循着残酷法则的同盟。没有无偿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