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抉择(2 / 2)

他先肯定了高架路的价值,让持不同意见的人稍稍放松。

但随即,他话锋一转:“但是,我想请大家换个角度想一想。我们发展经济、建设城市,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能享有更好的生活,更有尊严、更有希望。这其中,最重要的希望是什么?是教育,是孩子们的未来!”

他拿起桌上那份记录着97个村寨名字和两千多名儿童情况的清单,语气变得沉重:“这上面,不是一个冰冷的数字。是嘎咕村那个八岁孩子,每天天不亮就要爬起来走四个小时山路的瘦小身影;是那些傈僳族老乡,眼巴巴指望着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期盼眼神!我们坐在办公室里,讨论着二十亿的投资,可能想到的是GDP增长零点几个百分点,是城市面貌的焕然一新。但对于那些孩子和他们的家庭来说,一条安全便捷的上学路,就是他们眼前全部的世界,是他们能否抓住教育这个机会的唯一希望!”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有人说,教育投入见效慢。是的,它不像高架路,通车了就能立刻看到车流,就能立刻提升形象。但是,它是在播种!是在为西明的未来播种!”林万骁的声音提高了些许,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信念,“我们今天投入八个多亿,解决的不仅仅是两千多个孩子的上学问题。我们是在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是在为西明培养十年、二十年后的建设者、工程师、甚至可能是未来的领导干部!这笔投资,投下去的是钱,生长出来的是人才,是希望,是西明长远发展的根本竞争力!这难道不是最有效率、最关乎‘发展大局’的投资吗?”

他引用了顾沉舟信中的话,稍作改动:“为政者,当心存刚正,守住底线。什么是底线?保障每一个孩子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就是我们党委政府必须守住的底线!这个底线,不能因为任何‘更重要’、‘更紧迫’的理由而动摇!”

他看向持反对意见的同志,语气诚恳:“我理解大家对于高架路项目的看重,也理解发展经济的迫切性。但是,同志们,投资基础设施,是投资城市的‘今天’;而投资教育,是投资西明的‘明天’!我们不能为了今天的政绩,透支明天的希望。高架路可以晚一年修,最多是堵车更严重一点,发展暂时慢一点。但孩子们的成长不能等!他们童年的求学经历,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我的意见是,”林万骁斩钉截铁地做出结论,“优先保障‘偏远地区基础教育保障专项行动’的8.5亿元资金,确保在今年秋季开学前,基本解决清单上的所有问题!高架路项目,资金缺口部分,由发改委和财政局负责,继续积极向上争取,同时优化方案,看看能否分期建设,或者引入社会资本。发展,不能只看眼前,更要计之长远。这就是我的抉择!”

他的发言,情理交融,格局宏大,尤其是“投资今天”与“投资明天”的比喻,极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会场在经过短暂的沉寂后,市长魏永健率先表态:“我同意林书记的意见。教育是根本,孩子是未来。这个抉择,体现了市委的远见和担当。”他之前也有些犹豫,但此刻被林万骁说服了。

紧接着,纪委书记曾书林、组织部长巫云山等人也纷纷表态支持。之前持反对意见的朱志杰等人,见大势已去,也只好表示服从常委会决定。

决议最终通过。消息传出,在市级机关内部引发了一些议论。有人认为林书记有魄力,有远见;但也有人在私下嘀咕,说他“不分轻重”、“感情用事”,“为了虚名耽误了实实在在的发展”。

这些议论,自然也传到了林万骁的耳朵里。他只是淡淡一笑,对秦致远说:“让他们说去吧。有些事,总得有人去做。功过是非,留给时间和百姓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