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抉择(1 / 2)

林万骁面前,摆着一份预算草案。

市财政局和发改委联合提交的报告清晰地列明了两项亟待巨额资金投入的项目:

其一,“偏远地区基础教育保障专项行动”。根据全市排查结果,要彻底解决那97个行政村(寨)、超过2300名低龄儿童的上学远、上学难问题,初步估算需要投入资金约8.5亿元。这包括恢复或新建42个教学点的校舍建设、设备采购、师资配备补贴;完善15所乡镇寄宿制学校的生活设施;购买或租赁校车服务、发放交通补贴;以及支持巡回教学、线上教学试点的费用。这是一笔纯粹的教育投入,社会效益巨大,但没有直接的经济回报。

其二,“西明市中心城区高架路一期工程”。这是缓解市区日益严峻的交通拥堵、连接新老城区、提升城市形象和营商环境的重点项目,规划已久,社会呼声极高。一期工程总投资约20亿元,目前已完成前期设计和部分征地拆迁,就等着资金到位开工建设。这笔投资能立刻拉动GDP,改善交通效率,被很多干部视为当前“最紧迫、最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绩工程。

而西明市本级财政,在保障基本运转和民生支出后,能够机动调配用于重大项目的资金,满打满算,今年也只有不到15亿元的盘子。

这意味着,如果优先保障教育项目,高架路项目就将大幅推迟,甚至可能错过最佳施工期,前期投入也可能打水漂。如果优先上马高架路,那么解决儿童上学难的问题就只能继续“从长计议”,那份沉甸甸的清单上的两千多个孩子,他们的求学路依然艰难。

怎么选择?最终上市委常委会讨论。

林万骁简单介绍情况后,让大家发言。

常务副市长朱志杰首先发言,他从经济发展和现实压力角度阐述:“林书记,各位同志,高架路项目是经过多年论证、列入省市重点工程盘子的项目,对改善我市投资环境、缓解交通压力、提升城市品位意义重大。而且前期工作已经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如果因为资金问题停滞,不仅会造成巨大浪费,也会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我认为,在当前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应该集中力量确保高架路项目先行。教育保障项目虽然重要,但可以分步实施,比如先解决最困难的那部分……”

他的话代表了一部分务实派干部的想法。

分管交通城建的副市长立刻附和:“朱市长说得对。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路不通,财不通。高架路晚建一年,我们城市发展的步伐可能就要慢上好几年。教育投入固然重要,但能不能考虑压缩一下规模,或者更多地争取省级乃至国家的专项资金?”

接着发言的几位常委,虽然语气委婉,但大多倾向于优先保障高架路项目。理由无外乎是“见效快”、“影响大”、“关乎发展大局”。

林万骁最后发言,所有人都安静下来,目光聚焦在他身上。

他没有看稿子,目光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常委,声音沉稳而有力:“同志们,刚才大家都发表了很好的意见,都是从西明发展实际出发的认真思考。高架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不能没有便捷的交通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