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初议修法(2 / 2)

着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负责人脸色顿时难看起来,急忙解释收费标准的制定和分配流程的复杂性,强调工作的难度和取得的成效。

一位代表广大网文作者的平台编辑则提出了新的挑战:“还有,AI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现在怎么算?用AI画的画,写的诗,版权算谁的?是训练数据的提供者,是AI工具的开发者,还是下指令的用户?法律现在是空白,但产业已经跑到前面去了,纠纷已经开始出现!”

“不仅是AI,”一位来自最高法的法官补充道,“司法实践中,关于体育赛事直播画面、网络游戏整体画面是否构成作品,以及侵权赔偿数额的确定,尤其是如何计算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都存在很大争议,裁判尺度不统一,影响了法律适用的权威性。”

研讨会变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出版集团呼吁加强对盗版图书的刑事打击力度;图书馆界代表则担忧过于严格的版权保护会影响公众获取知识和文化遗产传承;技术公司希望为文本和数据挖掘等科研用途开辟例外条款……

每一个议题背后,都是真金白银的利益,都是关乎生存发展的诉求。林万骁作为主持人,时而引导发言,时而追问细节,时而概括焦点。他很少表态,更多的是倾听和观察。

他能看到郑一夫教授这类学者对法律纯粹性和前瞻性的坚持,也能看到周立斌这类企业代表对商业利益和行业发展空间的维护,更能感受到沧浪月们作为个体创作者的无奈与艰辛。每一方都有自己的道理,每一方的诉求都值得重视,但法律的修订,不可能满足所有人。

这不仅仅是一场专业讨论,更是一场力量博弈。星耀视界这样的巨头,其法务官周立斌发言时,气场十足,引用数据、国际案例,试图影响修法方向,维护其商业模式的合法性。而分散的创作者们,尽管情绪激动,但在组织化和专业性上,显然处于弱势。

会议持续了整整一上午,争论激烈,共识寥寥。

中午休息时,林万骁站在会议室窗边,看着楼下街道车水马龙。综合处长赵立诚悄悄走过来,低声道:“局长,争论太激烈了,下午是不是控制一下节奏?”

林万骁摇了摇头,目光依旧看着窗外:“让他们争。不争,怎么知道水有多深,石头在哪里?把所有的矛盾、所有的利益诉求都暴露出来,我们才能知道,这把手术刀,该从哪里下刀,又该如何避开那些最敏感的神经。”

他转过身,眼神深邃:“修法,从来不是请客吃饭。这是一场硬仗。而我们,必须找到那个最关键的平衡点。”

下午的会议,依旧在激烈的辩论中继续。林万骁依旧大部分时间沉默,只是在那位独立音乐人因为情绪激动而有些语无伦次时,温和地提醒了一句:“请冷静,慢慢说,把具体案例和诉求讲清楚。”

下午五点半,会议结束,没有达成任何具体结论。

送走各位专家代表,林万骁回到办公室,笔记本上,依旧没有一个字。但他脑海中,对《着作权法》修订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