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林万骁正在审阅一份关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建议初稿,办公室门被轻轻敲响。进来的是监测处新任的副处长谭日新,他是舆情局的技术骨干,因能力突出被林万骁提拔为副处长,负责研究数据监测和分析支持。
谭日新脸色凝重,手里拿着一份薄薄的打印件。
“林局,有情况。”谭日新将打印件放在办公桌上,声音压得很低,“我们按常规对重点金融机构的舆情进行周期性扫描时,发现北江银行的网络舆情有些……不太对劲。”
林万骁目光一凝,“北江银行”四个字像一根尖锐的刺,瞬间触动了他最敏感的神经。他放下笔,拿起那份报告:“具体说。”
“大概从半个月前开始,网络上陆续出现一些关于北江银行的负面帖子。”老谭指着报告上的数据图,“内容比较分散,有质疑其某笔不良资产处置不透明的,有抱怨其服务态度问题的,也有暗示其内部管理存在漏洞的。按照常规传播规律,这类帖子多少会引发一些讨论,甚至可能被个别自媒体放大。”
他顿了顿,手指点在图表上一个异常平滑的曲线上:“但奇怪的是,这些负面信息的热度,每次刚有抬头的迹象,就会迅速被压制下去。不是自然沉寂,而是有明显的干预痕迹。”
“什么样的干预?”林万骁追问,眼神锐利。
“非常专业。”谭日新语气肯定,“首先,是大量看似无关、但积极正面的内容被精准投放到相关讨论区,比如北江银行支持地方经济的通稿、客户表扬信、公益活动报道等,用海量正面信息覆盖负面声音。其次,有几个活跃度很高的财经领域‘水军’账号集群,在负面帖子出现后,会迅速涌入,不是简单谩骂,而是用看似理性的角度进行‘澄清’或转移话题,引导讨论方向。最后,我们监测到几个最初发布负面信息的账号,在帖子沉寂后不久,就出现了异常登录或内容删除的情况。”
谭日新调出另一份技术分析附件:“我们追踪了那些‘水军’账号和投放正面内容的Ip段,发现它们都指向几家注册地隐蔽、背景复杂的网络营销公司。而这些公司,通过多层股权穿透,最终都能追溯到与北江银行董事长赵晋岳关系密切的几个私人资本旗下。”
林万骁靠在椅背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办公室内只剩下空调低沉的运行声。
赵晋岳。这个名字,好象梦魇一样,缠绕了他两世。前世,正是这个道貌岸然的北江银行掌门人,将他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这一世,他一路攀升,固然有自身奋斗和机遇,内心深处,何尝不是为了积蓄足够的力量,终有一日能扳倒这座压在他命运之上的大山?
他原以为,与赵晋岳的正面交锋会是在金融领域,或者在更高层的政治博弈中。却没想到,赵晋岳的触角,已经如此敏锐且深入地伸向了舆论阵地。
“这不是简单的公关删帖。”林万骁缓缓开口,声音带着冷意,“这是一种系统性的、具备前瞻性的舆情管控能力。赵晋岳在建立他自己的‘防火墙’和‘引导队’。”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楼下车水马龙的长安街。赵晋岳如此大动干戈,不惜动用隐蔽的资本力量来压制关于北江银行的负面舆论,这本身就说说明问题,北江银行内部,恐怕远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光鲜稳健,一定有赵晋岳极力想要掩盖的东西。那些被压下去的负面声音,或许并非空穴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