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旋翼卷起的狂风,将采石场边缘的沙尘与落叶搅得漫天飞舞,也仿佛吹散了笼罩在“江津硒玉”之上的最后一层神秘面纱。羊羽和林夕的到来,以及他们身后那支精干的技术团队,标志着对这片古老玉床的探索,从偶然的发现阶段,正式进入了系统化、战略化的开发纪元。
大型的野战帐篷迅速搭建完成,野外办公、试验设施一应俱全。
王教授和李博士带领的团队立刻投入了工作。他们以发现点为中心,沿着綦河河滩呈放射状布设勘探网格。便携式x射线荧光分析仪的探头紧贴着一块块被赵老六初步筛选出的卵石,发出轻微的“滴滴”声,屏幕上快速滚动着硒、硅、氧以及其他微量元素的含量数据。高精度密度计则精确测量着每一块样本的比重,隐晶质结构、密度高于普通石英岩的玉石被迅速区分出来。红外光谱仪则如同给玉石做“ct扫描”,深入分析其内部晶体结构和矿物组成。
数据如涓涓细流,源源不断地汇入临时搭建的野战计算机。王教授戴着老花镜,紧盯着屏幕上逐渐成型的“玉脉分布预测图”,手指在地形图上划动:“看这里,綦河上游这个拐弯处,水流速骤减,根据沉积学原理,这里是比重较高的玉石颗粒最容易沉积富集的地方。还有南岸这处崩塌的砾岩崖壁,看岩层倾角,极可能就是白垩纪古河床的露头!”
李博士的初步检测报告也很快出炉,印证并深化了之前的判断。“羊所长,林政委,”他拿着打印出的数据图表,语气中带着科研人员特有的严谨与兴奋,“确认了,这种‘江津硒玉’的主要矿物成分是显晶质石英,但其结构极其致密,颗粒微小,这使得它的硬度和韧性都非常出色。更重要的是,其内部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的硒元素,含量稳定且显着高于地壳平均值。硒,被称为‘生命的火种’,在人体内是多种抗氧化酶的核心成分,对于增强免疫力、延缓细胞衰老、保护心血管有明确的正向作用。”
他顿了顿,拿起一块在强光下呈现半透明淡青色、内部仿佛有氤氲光晕流动的顶级玉料:“而且,我们发现,部分品质极高的玉料,在特定波段的红外光激发下,会释放出一种非常微弱但异常稳定的能量场,或者说……一种特殊的生物电信号。这或许能从生物能量学的角度,部分解释古籍中记载的‘玉养人’的说法。长期佩戴,其中微量的硒元素可能通过皮肤接触缓慢释放,同时其稳定的能量场或许能对佩戴者的生物电场产生积极的调节与共振。”
羊羽静静地听着,眼神深邃。他不仅仅听到了科学数据,更捕捉到了其中蕴含的、超越物质层面的可能性。他轻轻摩挲着手中那块温润的原石,感受着那沉甸甸的分量和细腻的触感,缓缓道:“《本草纲目》引《河图玉版》云,‘玉,乃石中之美者,气旺而质润,味甘平无毒,主除胃中热,喘息烦满,止渴,屑如麻豆服之,久服轻身长年’。古人虽不知硒元素,却早已凭经验感知到了玉的保健之能。如今科学印证,更显此物珍贵。这不仅是‘石头’,更是蕴含了生命能量的‘灵材’。”
林夕的关注点则更为直接和迫切。她接过李博士的报告,目光迅速扫过那些关键数据——硬度7.5-8.5,硒元素含量丰富,特殊能量场响应……当她的视线落在“灵能同位素”初步检测结果一栏时,瞳孔微不可察地收缩了一下。报告显示,江津硒玉中蕴含的某种灵能同位素的活性和纯度,远超她之前重点研究的“灵能陶瓷”!
“灵能陶瓷”虽然人工可控性强,但其能量基底终究带着匠气,如同规整的电路,稳定却缺乏自然的生机与跃动。而眼前这来自亿万年地质演变的古玉,其内部封存的灵能,仿佛是与天地同呼吸的生命本源,浩瀚、古老而充满无限可能。这对于她正在暗中推进的、那个关乎家族未来乃至更深层次秘密的研究项目而言,无疑是革命性的突破材料。
她立刻走向正在指挥协调采石场工作的三哥林江。林江刚挂断一个调拨设备的电话,脸上还带着发现宝藏的亢奋红晕。
“三哥,”林夕的声音清晰而冷静,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初步数据已经出来,这块‘古玉床’的价值,远超我们之前的预估。它不仅意味着巨大的商业利润,更关乎一些……更核心的东西。”她微微停顿,目光锐利地看向林江,“我需要速度。我需要把这条河床里已经孕育成熟的‘果实’——那些散落的玉石籽料,以最快的速度全部收集起来。这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然后是塘河、笋溪河。
至于隐藏在山体深处的原生玉脉,那是下一步系统勘探的目标。”
林江对这个小妹的眼光和判断向来信服,尤其是当她露出这种表情时,往往意味着背后有他尚未完全了解、但至关重要的战略意图。他没有任何犹豫,大手一挥,斩钉截铁地回应:“明白,小夕妹妹!你放心,三哥别的不敢说,搞工程、抢进度,绝对是一把好手!我已经下令,从附近三个在建的水电项目工地,紧急调拨十二台大型挖掘机、十八台重型装载机,还有配套的筛分设备和经验最丰富的操作手,最迟明天天亮前全部到位!我会把这段綦河河床像犁地一样,彻底翻一遍!保证把所有藏在河沙卵石里的‘宝贝疙瘩’,一颗不剩地给你筛出来!你和羊羽就等着验收吧!挖完綦河,下一步就挖塘河、笋溪河。"
他的话语带着特有的豪爽与执行力,立刻通过加密对讲机转化为一道道具体的指令。夜幕之下,整个采石场以及相邻的河段灯火通明,如同白昼。更多的临时照明设备被架设起来,柴油发电机的轰鸣声与尚未完全停歇的江水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现代工业文明对古老自然宝藏的发掘序曲。
与此同时,王教授率领的地质勘探先遣队,也借着夜色和灯光,开始了更深入的作业。他们分成几个小组,一组沿着河岸向上游追踪,利用地质罗盘和GpS定位每一个可能指示古河床位置的砾岩露头;另一组则开始使用便携式浅层地震仪和电阻率成像系统,尝试对河岸两侧的山体进行初步“透视”,寻找那些深埋地下的、未被河流冲刷出来的原生玉脉线索。
李博士则带领着他的助手,在临时搭建的、配备了简易无菌和防尘设施的检测帐篷里,对不断送来的、不同品相的玉石样本进行更精细的分类和检测。他们按照颜色,淡青、乳白、浅黄褐、稀有紫罗兰等、透明度,微透明、半透明、质地,细腻度、油润度、有无绺裂杂质以及硒元素含量和能量场强度等多项指标,初步建立了一套“江津硒玉品质分级标准”。每一块被标记的样本,都代表着未来市场上一个潜在的价值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