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巴蜀玉脉 > 第230章 坚韧之心

第230章 坚韧之心(1 / 2)

风域湖研究所地下世界,时间仿佛以不同的流速运转。在白炽灯永恒照耀的实验室和办公室里,昼夜交替失去了意义,取而代之的是实验周期、数据模拟轮次和项目进度的刻度。联合研讨会的振奋感已经沉淀为一种更加坚韧、更加专注的日常工作状态。每个人心中都燃烧着铸剑的火焰,但也清晰地意识到,从理论蓝图到实体系统之间,横亘着无数需要翻越的科技险峰。

陈明远院士领导的材料实验室,无疑是这场攻坚战的正面战场。对“源初天铁”人工合成或替代材料的研究,进展缓慢得令人心焦。试图在地球实验室环境下复现中子星合并的极端条件,哪怕是极其微缩和局部的模拟,也面临着难以逾越的技术鸿沟。

一次关键的合成实验正在紧张进行。巨大的多层腔体装置内部,稀有金属粉末和预先处理过的催化剂在超过百万大气压的超高压和近万摄氏度的高温下被压缩、激发。强大的约束磁场试图引导物质朝着预想的晶格结构排列。实验室外的控制室内,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陈院士紧盯着屏幕上瀑布般刷新的实时数据,眉头紧锁。林夕和几位核心研究员站在他身后,同样屏息凝神。

“压力峰值达到预设值……”

“温度场稳定……”

“磁场约束参数正常……”

“开始注入触发能量……”

操作员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随着最后一道高能粒子流的注入,腔体内的能量读数瞬间飙升到一个危险的红线区域。监控屏幕上的结构模拟图剧烈闪烁,代表原子位置的亮点疯狂跳动,试图凝聚成那种完美的、具有拓扑保护特性的“天铁”晶格。

然而,这种有序的状态仅仅维持了不到百分之一秒。模拟图上,代表晶格缺陷的红色斑点迅速蔓延,如同病毒般侵蚀着刚刚成型的结构。能量读数急剧下跌,伴随着内部传感器传来一阵沉闷的异响。

“结构失稳!能量逸散!”操作员的声音带着沮丧,“第37次合成实验……失败。”

控制室内一片沉寂,只有设备冷却系统启动的嗡嗡声。又一次满怀希望的尝试,换来的仍是冰冷的失败数据。这种挫折感,几乎成了材料团队的日常。

陈院士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他没有责怪任何人,只是沉声道:“记录所有数据,特别是结构崩溃前那瞬间的晶格振动频率和能量流分布。失败是成功的路标,每一次崩溃,都告诉我们哪条路走不通。重点分析那短暂稳定期的数据,看看我们距离临界点还差多远。”

他的镇定感染了大家。研究人员们迅速从失望中调整过来,开始埋头处理海量的失败数据。陈院士转向林夕,苦笑道:“看来,想直接‘创造’天铁,哪怕是最低级的仿制品,也远比我们想象的困难。宇宙级的神迹,不是那么容易在实验室里复刻的。”

林夕点点头,她更关心的是应用路径:“陈老,如果直接合成短期内看不到希望,那镀膜或者复合材料的方向呢?我们不需要完全复刻天铁的体相性质,只要能将其优异的表面能量传导和拓扑保护特性,附加在我们现有的基材上,就是巨大的突破。”

“这是个务实的方向。”陈院士表示赞同,“我们可以调整策略,尝试制备天铁材料的纳米粉末或者特殊气相沉积源,看看能否在现有的波导管、反射镜基底上形成一层极薄的、具有类似特性的功能涂层。这同样挑战巨大,但或许比整体合成更容易找到突破口。我们需要高能物理组的协助,设计更精密的表面轰击和沉积方案。”

就在材料实验室与“源初天铁”的微观架构艰苦搏斗的同时,林夕领导的工程团队则在宏观尺度上,对“龙行天下”系统进行着庖丁解牛般的优化。她们的工作更贴近现实,成果也更为直观。

基于对系统能量流路的精确建模,工程团队标识出了十几个主要的能量损耗“热点”。这些地方,要么是不同材料连接处的界面阻抗,要么是能量密度过高导致的局部发热和散射。林夕组织力量,针对这些节点进行了精细的改进:采用更先进的冷却技术,优化连接界面的加工精度,甚至重新设计了部分导能腔体的形状,以更好地匹配能量场的分布。

这些改进看似琐碎,但积少成多。经过数周的努力,最新一轮全系统测试数据显示,“龙行天下”的能量传输效率提升了约3.5个百分点,光束在长距离模拟大气传输中的稳定性提高了近10%。别小看这几个百分点,对于兆瓦级别的激光武器而言,这意味着有效杀伤距离的显着延伸和持续作战能力的增强。

“这是我们能在现有材料框架下做到的极限了。”林夕在向羊羽汇报时,既带着成绩带来的自信,也透露出对更高层次突破的渴望,“系统潜力已经被我们挖掘得差不多了。下一步质的飞跃,必须等待材料端的突破,或者……”她顿了顿,“‘深瞳模型’能带来能源核心的革命。”

羊羽对工程团队的进展给予了高度肯定。“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同样重要。从尤鳞、龙脊、龙脉到龙行天下,每一次优化和进阶,都是我们形成可靠威慑的基石。你们的努力,为后续更激进的技术升级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实战数据。”

他提到的“深瞳模型”,是研究所内另一条并行推进的重要战线。由理论物理学家和能量控制专家组成的联合团队,正在尝试构建一个能够统一描述深渊能量产生、传导以及与“天铁”材料相互作用的理论框架。这项工作更加抽象,也更加基础,其难度不亚于材料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