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新政与铁腕改革(1572–1582)
1573年(万历元年)推行“考成法”核心政绩之一。建立了一套严密的官员考核与督查体系,要求一切政务“考成”(考核成效),通过六科监督六部,再以内阁控制六科,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后续改革扫清了障碍。
1578年(万历六年)下令清丈天下田亩为解决土地兼并、赋税不均的问题,下令对全国土地进行清丈。历时数年,清查出了大量被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增加了政府控制的税田面积。
1581年(万历九年)全面推行“一条鞭法”核心政绩之二。在清丈土地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赋役制度改革。其核心是:将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大大简化了税制,减少了官员盘剥,增加了财政收入,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573-1582年整顿边防,任用名将重用戚继光镇守蓟州、李成梁镇守辽东,使得北部边防得到极大巩固,期间“边境晏然”,蒙古多年不敢大规模犯边。
1577年(万历五年)“夺情”风波其父去世,按礼制应辞官回乡守孝三年(丁忧)。但改革正值关键时期,在皇帝和太后的支持下,张居正“夺情”留任。此举虽保住了改革,但被众多恪守礼法的官员猛烈抨击,严重损害了他的道德声誉和政治形象。
1573-1582年对万历皇帝的教导与约束作为帝师,张居正对年幼的万历皇帝要求极为严格,尽心教导,但也因其过于强势,导致皇帝在内心深处对他既敬畏又怨恨,为其身后的悲剧埋下伏笔。
身后荣辱与历史评价(1582年后)
1582年(万历十年)病逝于任上因积劳成疾,于北京病逝,享年五十八岁。赠上柱国,谥号“文忠”,极尽哀荣。
1583年(万历十一年)遭万历皇帝清算在张居正死后不久,长期积压的怨恨与朝中反对派的攻击爆发,万历皇帝下诏追夺张居正所有官阶、谥号,并下令抄家。其家属或饿死或流放,结局惨烈。
1622年(天启二年)初步平反明熹宗朱由校为缓和矛盾,恢复张居正原有官阶荣誉。
后世影响:毁誉参半的救世主。张居正的改革(万历新政)在短期内成效卓着,明朝财政状况大为改善,国库充盈,边防巩固,出现了“万历中兴”的局面,延续了明王朝的国祚。争议:他权倾朝野,作风专断,结纳内侍,且个人生活奢靡,“夺情”事件被视为贪恋权位。其改革虽强效,但多依赖其个人权威,人亡政息,死后改革大多被废。
总结:张居正是一位复杂而深刻的历史人物。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具盛名的改革家之一,以非凡的魄力和手腕推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暂时缓解了明帝国的统治危机。然而,他的独裁风格、个人道德的瑕疵以及触动了整个官僚地主集团利益的改革,也使他生前身后饱受争议。他是一位“救时宰相”,却终究无法改变王朝衰败的历史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