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历史奇人传 > 第2906章 晚年沉思

第2906章 晚年沉思(1 / 2)

永乐十六年(1418),春。

北京的春天来得总是稍晚一些,料峭的寒风尚未完全退去,但庆寿寺庭院中的几株老桃树,枝头已顽强地绽出些许粉白的花苞,试探着这人间春色。然而,在这座姚广孝居住多年的禅院深处,一股沉重的气息却压过了初春的生机。昔日那位运筹帷幄、精神矍铄的黑衣宰相,如今正缠绵于病榻之上。八十四载的漫长岁月,如同风中的残烛,火光摇曳,即将燃尽。

他的身体已极度衰弱,清癯的面庞上刻满了深深的皱纹,那是智慧、谋略与漫长时光共同雕琢的痕迹。唯有那双曾洞悉世事、看透人心的眼睛,在偶尔睁开时,仍能闪过一丝澄澈而深邃的光芒。消息传入宫中,明成祖朱棣立即摆驾,亲临这间简朴得与主人身份全然不符的禅房。

皇帝摒退了所有随从,独自坐在病榻前的矮凳上,这位叱咤风云、威加海内的帝王,此刻眼中流露的是毫不掩饰的关切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惶惑。他俯下身,声音低沉而恳切:

“少师,”他依旧使用着这个最为尊崇的称呼,“朕来看你了。你……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但说无妨。朕无有不允。”

姚广孝缓缓睁开眼,看着眼前这位自己一手辅佐上位的君王,气息微弱,声音如同游丝,却异常清晰地说道:“老臣……确有一事,恳请陛下恩准。”

“讲。”

“请陛下……释放溥洽法师吧。”

朱棣闻言,身体不易察觉地微微一震,脸色瞬间变得复杂起来。溥洽,那是建文朝的主录僧,相当于建文帝的宗教导师和精神顾问。当年南京城破,建文帝于宫中大火中神秘失踪,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溥洽作为最接近建文帝的方外之人,被普遍怀疑知晓内情,甚至可能参与了其逃亡隐匿的计划。十几年来,无论朱棣是软硬兼施还是严刑拷问,这位高僧始终一言不发,因此被长期囚禁于天牢之中。释放他,意味着朱棣要放弃追查建文下落这条最重要的线索,也意味着对那段敏感历史的一种“放手”。

禅房内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只有姚广孝微弱的呼吸声。朱棣的眉头紧锁,内心显然经历着激烈的权衡。他看着病榻上气息奄奄的姚广孝,回想起这几十年来他为自己、为这个王朝所做的一切,那份超越君臣的情谊,以及这或许是对方最后一个请求的份量……终于,他深吸一口气,沉重地点了点头:

“好。朕……答应你。即日便下旨,释放溥洽。”

一抹释然的神情,如同微风吹过湖面,在姚广孝苍老的脸上轻轻漾开。他挣扎着想撑起身子行礼,被朱棣轻轻按住。他只好吃力地合十双手,用尽最后的力气说道:“老臣……代溥洽,谢陛下……慈悲。”

朱棣又停留了片刻,嘱咐太医好生照料,这才带着沉重的心情起驾回宫。

皇帝离去后,一直侍奉在侧的弟子忍不住轻声问道:“师父,您一生所求甚少,为何在这最后关头,独独要为那位素无往来的溥洽法师求情呢?”

姚广孝没有立刻回答,他的目光缓缓移向窗外,投向那在寒风中微微颤抖的桃花苞,仿佛看到了遥远南京寺庙中,另一种可能的命运。良久,他才用一种充满疲惫与悲悯的语调,缓缓说道:

“同是佛门中人,剃度出家,本为寻求解脱,渡己渡人……他不过尽其所职,忠于其主,何苦……相逼太甚?这十余年的囚禁,还不够么……放下此事,于陛下,于天下,于他,或许都是一种……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