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舌尖上的创业鱼羊鲜火锅崛起记 > 第199章 牙买加国 再次飘香

第199章 牙买加国 再次飘香(1 / 2)

飞机降落在诺曼·曼利国际机场时,舷窗外的阳光正把牙买加的海岸线染成金红色。史国栋扯了扯衬衫领口,刚走出舱门就被一股带着海风的热浪裹住,和重庆四月的湿润截然不同。

他推着行李箱往出口走,远远就看见举着“史总”牌子的约瑟夫——一身浅色速干衬衫,黑皮肤被晒得发亮,正是三个月前他派来打前站的拓展经理。

“史总!可算把您盼来了!”约瑟夫快步迎上来,接过行李箱时特意看了眼史国栋手里的保温箱,“这里面就是您说的‘灵魂’?”

史国栋拍了拍保温箱,箱里装着从川中市总店供应中心拿来的的牛油底料,笑出声:“没错,少了这玩意儿,川渝火锅就没了魂。这两个月辛苦你了,6家店都理顺了?”

两人往停车场走,约瑟夫边开车门边点头:“都顺了!前三家在金斯敦市区,两家在蒙特哥贝的旅游区,还有一家在西班牙镇。当地人比我想的能吃辣,就是一开始总问‘能不能加菠萝’。”

“加菠萝?”史国栋愣了愣,随即笑起来,“也行,入乡随俗嘛,回头让后厨琢磨琢磨菠萝虾滑、菠萝嫩牛肉,说不定是个新路子。对了,迈克尔呢?他不是说今天来接我们?”

“迈克尔去采购了。”约瑟夫发动汽车,沿着沿海公路往市区开,路边的凤凰木开得正盛,火红的花瓣落在车窗上,“昨天最后一家加盟店的老板说缺鸭血和黄喉,他一早去港口对接冷柜了——您是不知道,为了让这些食材保鲜,我们跟当地冷链公司磨了半个月,才把配送时效压到48小时内。”

车子开了四十分钟,停在一家挂着“川渝红”招牌的店面门口。史国栋抬头看,木质招牌上雕着红辣椒和花椒,旁边用牙买加克里奥尔语写着“热辣鲜香”,门口已经排了十多个人,其中既有游客模样的外国人,也有带着孩子的本地居民。

“这是第一家店,现在每天翻台率能到四次。”约瑟夫引着史国栋往里走,刚进门就听见熟悉的重庆方言——后厨的师傅正用重庆话喊“毛肚两份!鸭肠一份!”。一个高个子白人迎上来,手里还拿着记货单,正是史国栋从迈阿密分公司调过来的运营主管迈克尔。

“史总!您来得正好,刚跟港口确认完,下周的毛肚和鸭肠能按时到。”迈克尔递过一瓶冰镇可乐,“不过有个问题,本地的辣椒太辣了,上次有个客人吃了特辣锅底,直接去医院挂了急诊,现在我们把特辣改成‘重庆辣’,还得让服务员提前问清楚。”

史国栋接过可乐,喝了一口才缓过劲来:“改得对,安全第一。对了,约瑟夫说你们在谈16家加盟店,现在进展怎么样?”

三人走到二楼的办公室,约瑟夫把平板电脑递过来,上面是16家加盟店的分布图:“12家在金斯敦和蒙特哥贝,剩下4家在曼德维尔和奥乔里奥斯。大部分老板都是做餐饮的,有两家是华人,之前在国内吃过火锅,一听我们来开店,主动找过来的。”

迈克尔指着其中一家店的资料补充:“这家在蒙特哥贝的加盟店,老板是牙买加人,叫马库斯,之前开牛排馆,上个月来我们店里吃了三次,说‘这味道比jerkchi还让人上瘾’,非要加盟。不过他担心本地客人接受不了牛油锅底,想加清汤锅。”

“清汤锅可以加,但牛油锅不能少。”史国栋手指在屏幕上点了点,“你跟马库斯说,我们可以给他提供两种锅底,但是牛油锅的配方不能改——这是我们的招牌。另外,让后厨教他做红糖糍粑和冰粉,解辣又解腻,本地人应该会喜欢。”

正说着,楼下传来一阵喧闹声。约瑟夫起身往下看,笑着说:“是马库斯来了,他说今天要带朋友来试菜。”

三人下楼时,马库斯正站在收银台旁,穿着花衬衫,手里拿着个笔记本。看见史国栋,他立刻迎上来,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史总,您好!我带了三个朋友来,想试试你们的‘重庆辣’锅底。”

史国栋握住他的手,笑着说:“欢迎!今天我请客,让你尝尝最正宗的川渝火锅。”

马库斯的朋友里,有两个是做旅游的,还有一个是当地报社的记者。几人坐下后,服务员端上牛油锅底,刚开火,浓郁的香味就飘了满桌。记者露西拿起手机拍照,好奇地问:“史总,为什么你们的火锅要用牛油做锅底?”

“因为牛油能锁住食材的香味,煮得越久越香。”史国栋夹起一片毛肚,在锅里涮了七秒,递给露西,“你试试,这是我们重庆的吃法,叫‘七上八下’,口感最脆。”

露西尝了一口,眼睛立刻亮了:“哇,比我想象的好吃!虽然有点辣,但停不下来。”

马库斯一边往锅里下牛肉,一边说:“我上周带我妈妈来吃,她今年65岁,平时不吃辣,结果吃了半份肥牛,说‘这牛肉比炖牛肉还嫩’。史总,我跟您保证,等我的店开起来,肯定能火!”

史国栋点点头,又跟马库斯确认了装修进度和员工培训时间。等几人吃完火锅,已经是下午四点。露西临走前,特意跟史国栋约了采访:“下周我想写一篇关于‘加勒比海的火锅’的报道,让更多牙买加人知道你们的店。”

送走马库斯一行人,史国栋回到办公室,迈克尔已经把下周的工作计划整理好了:“周一去曼德维尔看两家加盟店的装修,周二跟冷链公司签长期合同,周三给新员工做培训,周四……”

“等一下。”史国栋打断他,指着计划表上的“周五休息”说,“把休息取消,周五我们去奥乔里奥斯,那边有个加盟店老板是华人,叫李伟,之前在重庆待过五年,我想跟他聊聊怎么结合本地口味做调整。”

约瑟夫皱了皱眉:“史总,您刚下飞机,要不要先休息两天?这两个月您在国内已经够忙了。”

“不用,现在正是关键时候。”史国栋喝了口茶,翻开李伟的资料,“你看,李伟之前在重庆开过小面店,懂川渝口味,又了解本地市场,跟他聊聊说不定能有新想法。对了,你们有没有发现,本地客人很喜欢在火锅里加海鲜?”

迈克尔立刻点头:“没错!上次有个客人自带龙虾来煮,说‘这是牙买加式火锅’。我跟后厨商量过,想在菜单上加龙虾、螃蟹这些本地海鲜,您觉得怎么样?”

“当然可以!”史国栋眼睛一亮,“我们不仅要把川渝火锅带过来,还要跟本地食材结合。你跟所有加盟店说,海鲜可以从本地采购,新鲜又便宜,还能降低成本。另外,让后厨研发几款本地酱料,比如用jerk酱做的蘸料,说不定能成为特色。”

接下来的两个月,史国栋和团队几乎每天都在跑加盟店。早上五点去港口接食材,上午去店里检查装修,下午给员工做培训,晚上还要跟加盟店老板开会,经常忙到凌晨才能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