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聚会(1 / 2)

减利福尼亚州的海岸线,呈现出一种被造物主过分偏爱的姿态。

海水并非单一的蔚蓝,而是从近岸的、几近透明的浅绿,渐变为掺入了绿松石粉末的青色,最终在与天际线交融处,沉淀为一片深邃的、仿佛蕴含着无限智慧的靛蓝。

沙滩的质地细密如燕麦粉,被一波波仿佛丝绸般柔软的浪潮反复抚平。

耐旱的龙舌兰,其叶片如同无数柄指向天空的灰绿色刺枪,与匍匐在地、开着细碎紫花的冰叶日中花,共同构成了这片崖壁上坚韧的植被群落。

一座别墅,或者说,一处由数个功能性建筑构成的私人庄园,便坐落于这片悬崖的顶端。

它的主体结构并未采用张扬的古典主义廊柱,而是选择了更为内敛的现代风格。

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窗被深色的柚木窗框固定,墙体则由巨大的、未经切割的洞石堆砌而成。

其天然的孔洞与纹理,在太平洋炽烈的阳光下,投射出斑驳而柔和的光影。

透过四楼书房一面镀有防紫外线薄膜的玻璃,可以俯瞰楼下那片由灰色火山岩铺就的停车场。

此刻,那里零星停泊着数辆汽车。

一辆通体漆黑的劳斯莱斯幻影;

旁边是一台宾利添越,暗绿色的涂装让它看起来像一只蛰伏的野兽;

更远处,则是一辆白色的保时捷tay,以一种低调的姿态彰显着其主人对新技术的拥抱。

三辆新的访客车辆,几乎在同一时刻抵达了庄园由黄铜打造的大门。

最前方的是一辆法拉利SF90Stradale,混合动力的身份并未减损其分毫气势,赤红色的车身仿佛一团流动的、被禁锢于金属外壳之下的火焰。

紧随其后的,是一辆克里姆林宫红色的AurursSenat,复古且威严的轮廓,明确无误地宣告着一种与友利坚主流迥异的、来自旧大陆的权力美学。

殿后的则是一辆黑色的梅赛德斯-迈巴赫S680,它选择了最务实的路线,沉默地扮演着一个顶级商务座驾的角色。

三辆车在三个不同的位置停靠。

法拉利以一种理所当然的孤高,驶入了最靠近主体建筑入口的车位。

而Aur与迈巴赫,则如同两位早已熟识的同僚,紧挨着停在了稍远一些的区域。

停车的过程呈现出一种近乎诡异的同步性。

引擎的轰鸣与电流的微声,在同一个节拍上归于寂静。

车门开启的机械声响,彼此间隔不超过半秒。

从迈巴赫上走下的,是一位面孔方正的中年男性。

他的眼袋略微浮肿,唇色也因缺乏水分而显得有些暗沉——这是长期睡眠不足与过度依赖尼古丁、咖啡因维持精力的典型特征。

然而,他身上那套手工定制的toFord西装,又将这些许的疲态严密地包裹起来,塑造出一种堂而皇之的端正与体面。

他的名字是利兰·周(LendZhou),一位在国际贸易领域声名显赫的华裔巨子。

他的着装风格,在友利坚顶级的政商圈层中称得上是异类——那种功能性的实用与精干,使他更像是一位金融分析师,或是一家科技公司的销售。

但他从不在意这些标签。

他所从事的,是那种以信息差和资源壁垒构筑起绝对护城河的贸易,寻求他人的理解从来不是他的工作内容。

恰恰相反,他人需要费尽心机地去理解他的规则,才有机会坐上牌桌。

Aur的车门内,出现的是一位金发的男士。

他的五官轮廓,仿佛是古典雕塑家在雅典的黄金时代,以最完美的比例凿刻而成,尤其是那道从颧骨延伸至下颌的线条,清晰坚挺如同山脉的脊线。

身着一套Loropiana的浅米色西装,柔软的面料与他那种略带慵懒的优雅气质完美契合。

亚伯兰·罗森伯格(AbraRosenberg)——这个名字在财富圈内同样如雷贯耳,但其个人履历却远不如利兰·周那般值得称道。

他的财富绝大多数源于家族的积累。

那些深植于国家经济命脉中的矿业、铁路、石油与各类垄断性行业的股权,在他出生前便已为他铺就了一条通往顶点的黄金大道。

与之相比,他个人在道德与品行上的问题则更为突出。

在他们这个圈层中,亚伯兰毫无专一性可言的感情观念早已是人尽皆知。

最大的问题尚且不在于更换本身,而在于他缺乏一个被普遍认同的、合适的“标准”。

他的选择范围可以从好莱坞一线女星,一路下探至快餐店的兼职服务员。

这非常不妥。

没有任何一位出身名门的女士,愿意在小报上与一位时薪十六友元的汉堡制作者相提并论;

同样,也没有任何一位真正的贵族,愿意和这样一位毫无“阶级品味”可言的先生被视为同类。

他的外貌与气质确实无懈可击,但在情爱关系之外,这两者几乎毫无用处。

毕竟,没有任何一位身价十亿友元以上的男士会公开承认,自己愿意成为布拉德·皮特或瑞恩·高斯林。

除非他们真的有机会。

最后,从那辆赤红的法拉利驾驶座上走下的,是一位褐色头发的年轻人。

他的身形颀长而略显单薄,眉眼之间带着一种挥之不去的、近乎腼腆的神色。

平心而论,他的相貌并不算差,甚至可以说得上清秀。

但很显然,他本人对此无知无觉,更缺乏那种站在他人立场上欣赏并推广自身优势的勇气或能力。

如果他出现在任何一部电视剧中,所扮演的角色无非是那种帅气而懦弱的男配角;

要么在主角光环下毫无存在感,要么因其内在的怯懦而一步步滑向反派的深渊

——这取决于他对自身真实的评价和自我定位。

总而言之,绝无正面意义可言。

至于他的身份……

别墅四楼,一间被胡桃木书架环绕的房间内,一个男人缓缓抬起了头。

午后的阳光,被窗玻璃上那层昂贵的、色泽如同浅琥珀的薄膜过滤,筛去了所有刺目的成分,只留下温暖而醇厚的光线。

光线在地板上投射出一个清晰的窗格,而他自己的影子,则被拉长、扭曲,静静地躺在那片光明与黑暗的交界处。

他的五官与形体的轮廓,即便在此刻,依然能看出年轻时那种惊人的优越。

然而,岁月与缺乏运动的安逸生活,毫不留情地在他原本紧致的皮肤上刻下了沟壑,又用脂肪填满了曾经轮廓分明的肌肉线条。

他将目光从自己的影子上移开,望向窗外。

“那是谁?”

他的管家,克里斯托弗(cristoforo),一个体格健壮、面容开朗的年轻人,立刻躬身走上前,顺着他的视线看去。

“您是说哪一位,先生?”

“从法拉利上走下来的那个,”男人说,声音带着一丝迷惑,

“我好像没见过他。”

“哦,那位是帕特里克·诺兰(patrion)。”克里斯托弗回答。

“诺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