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吴地,自夫差身死,吴国灭亡后,已沦为越国和楚国交替控制的区域,吴人备受压迫,思恋故国之情从未泯灭。
范蠡布局的暗子——夫差之子公子鸿,在范蠡手下能人异士的辅佐和保护下,一直隐姓埋名,潜伏于太湖流域的民间。他们暗中联络旧吴贵族遗民,积蓄财力,等待时机。
今岁,楚越议和,楚国主力北调,对江东的控制有所减弱;而越国自身元气大伤,对原吴地的掌控也力不从心。公子鸿认为时机已至,开始更加活跃地行动。
他们利用范蠡提供的资金,以商队为掩护,穿梭于吴地各城邑,秘密结交对楚、越统治不满的豪杰、士人,甚至一些低级的楚越官吏。一首哀婉的《吴吟》(怀念故国的歌谣)开始在坊间悄悄流传,勾起着吴人亡国之痛与复国之望。
这一日,在太湖一处隐秘的芦苇荡中,公子鸿与几位核心骨干会面。
“少主,如今楚越皆疲,吴地人心思变。我们已联络上会稽、姑苏等地的数十位志士,筹集了不少粮草兵器。是否……可以举事了?”一位满脸风霜的老吴将激动地问道。
公子鸿年纪虽轻,但历经家国巨变,眉宇间已有了与其年龄不符的沉稳与坚毅。他摇了摇头,声音低沉:“时机未至。楚国虽北顾,然根基未动;越国虽残,勾践犹在,其性狠厉。我等此时起事,无异以卵击石。”
他望向北方,那是晋国的方向,又望向东方,那是大海的方向:“范大夫曾有言,欲成大事,需借势而动。晋楚相争,方是我等契机。我们当下要做的,是继续积蓄力量,编织网络,等待天下有变。同时,要设法与晋国,或者……与海外的那位范大夫,取得更紧密的联系。”
他深知,复国之路漫长而艰险,任何急躁都可能招致毁灭。他必须像他的父亲和祖父一样,学会忍耐,等待那真正属于吴人的星火燎原之日。吴地的余烬,在夏日的风中,闪烁着微弱却执拗的光芒。
“安居”岛上,范蠡收到了北疆大胜、齐国内斗、吴地暗涌等一系列消息。他对此并未过多评论,只是淡淡一笑:“势已成,只需静观其变。”
这一日,远航的船队终于归来了。这次探索,他们抵达了更远的“瀛洲”岛屿,不仅带回了更多的奇异动植物样本,更重要的是,他们发现并带回了一种范蠡期盼已久的“礼物”——大量易于开采、品质极佳的硫磺与硝石矿样本,以及沿海部落偶然发现的、可以猛烈燃烧的“黑水”(石油)的样品。
范蠡看着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矿石和粘稠的黑色液体,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他凭借超越时代的学识,隐约知晓这些东西组合起来,将能产生何等天崩地裂的力量。这已不仅仅是改变战争,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运行的某些规则。
“严密保管,在远离主岛的附属小岛上建立工坊,按我所示的方法,小心尝试提纯和配比。参与此事者,皆选心腹,严禁外泄!”范蠡下达了极其严厉的命令。
他意识到,自己手中的筹码,正在变得越来越重,也越来越危险。如何使用这些力量,将直接影响到未来天下的格局,甚至文明的走向。
夏日炎炎,海天一色。范蠡独立崖边,衣袂飘飘。北疆的剑,齐宫的暗流,吴地的余烬,皆在他俯瞰之下。而他手中正在酝酿的,却是足以让所有现有争斗都显得渺小的、真正足以开天辟地的惊雷。风起于青萍之末,而这股由海外吹来的风,终将化作席卷天下的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