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出来的这些税银是从哪儿来的呢?
难道将农税的比例提高到百分之十,百姓们需要缴纳的税银又多了?
那也不对啊?
崇祯皇帝这一路行来,太原府辽州潞州沁州等他们路过的一府三州之地的百姓们脸上的喜色是做不了假的;
如果这些多出来的税银真的都是来自于百姓们,那么百姓们的脸上绝对不可能有这么淳朴的笑容...
想了好一会也没整明白咋回事儿的崇祯皇帝,立刻起身来到赵雍的面前,伸手拿过赵雍手中关于税收的账册仔仔细细的看了起来!
“赵卿,立刻准备崇祯九年的税银账册,朕要看!”
“臣遵旨!”
赵雍虽然不知道陛下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但是人家吩咐了他照做就是了!
于是乎,一刻钟之后,崇祯皇帝要的账册就被赵雍的师爷送到了崇祯皇帝的面前!
反倒是一旁的朱慈烺,在看到自己便宜老爹的动作后,就明白自己的便宜老爹要干啥了!
正如朱慈烺所预料的那样;崇祯皇帝一头扎进账册之中,足足看了两个时辰之中,终于知道多出来的那些税银出自什么地方了!
要说整个山西承宣布政使司,缴纳税银最多的不是别人,正是将脑袋埋进账册里两个多时辰的崇祯皇帝陛下...
自崇祯九年,朝廷下旨费了晋王和代王之后,晋王府和代王府在山西的良田就被划入了皇庄之中;
再加上当时无数太原府和大同府的地主豪绅,为了逃避朝廷的农税,将他们的土地也都挂在了晋王和代王二人的名下;
朝廷抄家的时候,自然是将这些地主豪绅们兼并百姓的大量土地也一并收囊中;
因此,崇祯皇帝在山西皇庄足有良田五万顷,足足占据了山西全省耕地八分之一的,撅着腚在账册里看了两个时辰的崇祯皇帝,一个人交的农税,折合成白银足有四十七万两...
“我他么...”
崇祯皇帝找到多出来的银子来自哪儿之后,险些一口老血喷出来!
不过,虽然要缴纳农税四十七万两,不过,按照朱慈烺定下和和佃户三七分成的规矩,即便去除花费的种子耕牛等费用,今年山西的皇庄依然能给咱们崇祯皇帝的内帑贡献白银将近六十万两...
想到这儿,刚刚还一副要吐血样子的崇祯皇帝,嘴角再次浮现难以压制的笑容...
除了崇祯皇帝之外,第二个缴纳农税大户,自然也是他们老朱家人,沈王朱效镛!
毕竟在山西坐拥良田三千五百顷的沈王朱效镛,是除了崇祯皇帝之外的第二大地主...
排在沈王朱效镛的后面,是一个个山西当地的世家大族,地主豪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