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余众人也热情相邀,端来清泉野果。那果子形似蟠桃,入口甘美异常,汁水充盈,李青山只觉一股暖流涌遍全身,连日劳作的疲惫竟一扫而空。泉水也清冽甘甜,远胜山外。”
“更让李青山心旌摇曳的是,人群中有一女子,年方二八,身着素雅布裙,不施粉黛,却眉目如画,清丽难言,宛如空谷幽兰。她手持竹篮,篮中盛满新采的野花,见李青山看来,也不羞怯,只浅浅一笑,眼波流转间,竟让这憨直后生看得痴了。”
“老者见状,笑道:‘此乃小女,名唤芷兰。芷兰,带这位李兄弟四处走走,看看我们这无忧洞天的景致。’”
“名为芷兰的女子轻声应了,引着李青山漫步于桃花林中,溪畔泉边。她声音柔美,言语间对外界充满好奇,又对洞中生活满足不已。李青山何曾与如此貌美女子并肩同行?只觉心跳如鼓,面红耳赤,先前那点离去的念头,早已抛到九霄云外。”
“洞中不知时日过。李青山只觉得与芷兰相谈甚欢,吃了些瓜果,饮了些清泉,浑身舒泰,飘飘欲仙。待到想起该回家时,洞顶那柔和的光辉竟已渐渐黯淡,似是‘夜晚’将至。”
“芷兰眼中流露出不舍,轻声道:‘李大哥,洞天一夜,外界不知几时。若不急着回去,不如……明日再走?’”
“李青山看着芷兰那期盼的眼神,想到山外清苦孤寂的生活,鬼使神差地点了点头。”
“是夜,洞中众人于桃林下设宴,虽无大鱼大肉,皆是山野清蔬、甘泉鲜果,却别有一番风味。众人围坐,谈天说地,言笑晏晏,无税赋之扰,无饥寒之忧,真个是‘无忧’之地。李青山沉浸在这前所未有的安宁与欢愉之中,与芷兰眉目传情,只觉此生从未如此快活。”
说书人语气至此,却隐隐透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虚幻感。
“次日,李青山在鸟语花香中醒来,只觉神清气爽。他辞别众人,尤其是那依依不舍的芷兰,约定日后必再来探望。循着原路走出山洞,回头望去,洞口依旧掩映在藤蔓之中,仿佛昨日种种,不过一梦。”
“然而,怀中那枚芷兰相赠的、带着异香的桃花瓣,以及口中残留的甘泉余味,却又无比真实。”
“他匆匆回到叠嶂村,村人见他失踪一日一夜,皆来询问。李青山只推说追猎迷路,在山中歇了一宿,将那‘无忧洞’与洞中奇遇深深藏在心底,唯恐外人知晓,玷污了那片净土。”
“只是,自那日后,他魂不守舍,山中劳作时,眼前总浮现出芷兰的巧笑倩兮,鼻端仿佛还萦绕着洞中的甜香。那山外的日子,愈发显得清苦难熬。”
说书人声音渐低,带着一丝宿命般的牵引:
“不过三五日,李青山便再也按捺不住心中思念与对那‘无忧’之境的向往。他备了些山外寻常的针线布匹作为礼物,再次瞒着村人,悄悄钻入了那老林峡,寻到了那藤蔓后的洞口……”
他留下一个充满诱惑与未知的省略,目光扫过台下那些或向往、或疑虑的听众。
“诸位,您说,这李青山二次入洞,又会经历何等快活?那看似完美的‘无忧洞天’,当真毫无蹊跷?这憨厚农夫,能否抵挡住那世外桃源与绝色佳人的双重吸引,安然返回山外红尘?”
“而那洞中一日,外界又是几时?”
说书人不再言语,只是轻轻合上眼帘,仿佛也沉醉于那虚幻的桃源梦境之中。茶馆内,寂静无声,唯有那自故事中飘出的异样甜香,似乎还在空气中若有若无地弥漫,诱人深入,引人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