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这儿的茶都是本地产的,比不上大城市的好茶。老板一边擦桌子一边说,不过最近倒是常有个外地来的客人,每次都夸咱们的茶好。
王超心里一动:外地客人?
对啊,老板回忆道,大概四十来岁,说话带点北边口音,经常天黑后来,每次都坐最里面那个位置。这人有点怪,有次喝多了,说什么当初要是让我当副厂长,厂子也不会成这样
王超心里一震,这不就是周德明吗?他强压住激动,装作随意地问:他还说过什么?
还说些让他们知道没我不行之类的话。老板摇摇头,我看啊,这人心里有疙瘩。
王超留下茶钱,又仔细观察了一下茶馆周围的环境,这才离开。
回到公安局,王超把了解到的情况告诉陈公安。
看来这个很可能就是周德明。陈公安分析道,他对玻璃厂熟悉,又是外地口音,而且明显对厂里怀恨在心。
但是光凭个人恩怨,会做到这个地步吗?王超不解。
陈公安沉思片刻:我建议先不要惊动他。既然他经常去老茶馆,我们可以布置人手蹲守。另外,我派人去查查他这些年在外的经历。
接下来的三天,公安人员在老茶馆附近设下埋伏。王超也每天到玻璃厂附近的制高点观察,希望能发现更多线索。
第三天晚上,埋伏的公安终于等到了。当他再次出现在老茶馆时,被当场抓获。
经过审讯,周德明交代了全部经过。原来他离开玻璃厂后,先是在地区玻璃厂干了一段时间临时工,但因为性格问题又与人发生冲突。后来在省城结识了一些可疑人物,被一个境外组织招募。对方利用他对玻璃厂的熟悉和心中的怨恨,指使他回来搞破坏。
他们承诺,只要能让玻璃厂长期停产,就给他一大笔钱。陈公安对王超说,周德明这是把个人恩怨转化成了破坏行动。
王超恍然大悟:所以他才会对赵老四说让他们知道没我不行。这不只是破坏,更是在发泄心中的怨气。
案件终于水落石出。王超站在玻璃厂的大门前,看着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心里感慨万千。一个人的怨气,差点毁了一个厂子,影响了多少人的生活。
第二天,在王超的建议下,玻璃厂成立了安全生产小组,由老张头担任组长,负责定期检查设备安全,防范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下班时,王超特意去找了马清波:马厂长,我觉得咱们在干部选拔上,是不是也该多注意职工的心理状态?
马清波深有感触地点点头:你说得对。技术能力固然重要,但一个人的心胸和品格更重要。
走在回家的路上,王超想起周德明的案子,更加明白了肩上的责任。作为一个领导者,不仅要抓好生产,更要关心职工,及时发现和化解矛盾。
这场风波让王超成长了许多,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心里装着职工,装着厂子,就一定能带领玻璃厂走向更好的明天。
第一百七十七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