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追查线索
上午,王超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逐渐恢复生机的玻璃厂,心里却始终有个疙瘩。赵老四和李明虽然落网,但案件还有太多疑点未解。
老周……王超反复琢磨着赵老四供出的这个名字。根据赵老四的交代,这个年纪在四十岁上下,说话带着点外地口音,每次见面都选在城西的老茶馆,而且总是在天黑后。
王超决定再去一趟公安局。他骑上自行车,穿过刚刚苏醒的街道,心里盘算着要问清楚几个关键问题。
陈公安正在整理赵老四和李明的案卷,见到王超来了,连忙起身:王副厂长,我正想找你。赵老四又交代了一些新情况。
什么情况?王超立即问道。
据赵老四说,这个对玻璃厂的设备特别熟悉,甚至能说出一些连老工人都记不清的细节。陈公安翻开笔录,比如他知道三号窑炉哪个部位最容易出故障,还清楚配电室的主线路走向。
王超心里一紧:这么熟悉厂里情况,难道是内部人员?
不太像。陈公安摇头,赵老四说的口音不是本地人,而且对厂里现在的人员情况并不了解。
这时,一个年轻公安拿着一份文件走进来:陈科长,地区公安处刚传来的消息,在邻县也发生了类似的工业破坏案件,手法很相似。
王超接过文件快速浏览,脸色越来越凝重:都是针对小工厂的关键设备下手,而且都选在恢复生产的关键时期……
看来不是孤立案件。陈公安沉思道,王副厂长,你能不能提供一份玻璃厂老职工的名单?特别是那些已经离职或退休的。
回到玻璃厂,王超立即找到马清波。两人在档案室里翻找起来,很快就整理出一份老职工名单。
周德明?马清波指着一个名字,这个人我听说过。五年前可是咱们县里的。
名人?王超好奇地问。
是啊,马清波回忆道,他是厂里的技术骨干,一直想当副厂长。但老厂长觉得他性格偏激,多次在公开场合顶撞领导,就没同意提拔他。后来他一气之下,把铁饭碗给砸了,辞职去了外地。那时候这可是个大新闻,全县都知道有个周德明放着好好的正式工不当干,非要去外面瞎闹腾。
王超仔细查看周德明的档案:他是电工出身,对厂里的电路系统应该很熟悉。档案上写着他确实是邻县口音……
要不要联系地区公安处核查一下?马清波问道。
王超想了想:先别急,万一打草惊蛇。我想先去城西老茶馆看看。
下午,王超换上便装,独自来到城西的老茶馆。这是一家很普通的茶馆,位置偏僻,客人不多。王超选了个靠窗的位置,要了一壶茶,慢慢观察着进出的客人。
茶馆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汉子,见王超面生,主动搭话:同志是第一次来吧?
是啊,王超笑了笑,听说这里的茶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