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府西部返回京都的那天,京都的风带着干燥的凉意,与天府之国黏腻的湿热形成鲜明对比。
刘一菲刚走出到达口就被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接走,范冰冰把行李箱丢给助理,转身也钻进了基金会的商务车
——两人像是提前约好似的,连给李扬说句“再见”的功夫都省了。
李扬站在停车场看着两辆车子相继汇入车流,嘴角勾起一抹无奈又纵容的笑容。
他太清楚这两个姑娘的性子了,水磨镇那些晒得通红的小脸、破旧斑驳的饭盒,早把她们的心留在了贫困山区。
他对身旁的王义说道:“随她们去吧。”
“让张诚那边盯着点,随时注意她们的安全,别让她们累着。”
接下来的十几天,李扬就整天泡在了公司的剪辑室里。
这间百余平米的空间被隔成上下两层,下层排布着六个剪辑工位,上层是李扬的专属工作室,巨大的监控屏占据了整面墙。
8月的京都正被酷暑裹挟,剪辑室内常年飘着淡淡的烟雾。
混合着红牛的甜腻和咖啡的焦香,成了独属于后期团队的气味标签。
“李导,这组旋转走廊的镜头,按您的要求调整了剪辑点。”
剪辑师小张推了推眼镜,把鼠标移到时间轴上。
“但工业光魔那边反馈,如果保留原时长的话,特效渲染得加三天工期。”
李扬盯着监控屏上的画面,指尖摩挲着已经长满青须的下巴。
“时长不能动。你跟他们说,把梦境第一层的爆炸特效优先级下调,全力确保这个镜头。”
他顿了顿,补充道:“告诉罗杰,就说这是叙事节奏的关键,差一秒都撑不起情绪张力。”
小张连忙记下,刚要转身,又被李扬叫住。
“还有这里,科布触碰陀螺的特写,帧速率再放慢15%,让光影过渡更柔些。”
他俯身凑近屏幕,眼底布满红血丝。
“我需要观众看清他指尖的颤抖,这是区分现实与梦境的关键伏笔。”
剪辑室的时钟指向下午两点时,李扬才后知后觉地想起自己还没吃午饭。
他从抽屉里摸出半包饼干,刚咬了一口,就听见楼梯传来熟悉的脚步声。
王义抱着一摞文件走了进来,看着他满脸细汗,显然是刚从外面回来。
“李导,这是《奔跑吧》的嘉宾确认名单和场地勘景报告,你过目一下。”
王义把文件放在桌角,目光扫过满桌的红牛罐和咖啡杯,眉头不由得微微皱起。
“还有,工业光魔的中期账单发过来了,这次的特效费用比预估多出了三成。”
李扬拿起账单扫了眼数字,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
“钱不是问题,效果达到预期就行。”
王义犹豫了片刻还是开了口。
“李导,现在圈内都受制于特效技术的差距。
冯大刚导演的《唐山大地震》找了棒子国的dExtER团队做灾难场面,徐柯导演的《狄仁杰》也全靠好莱坞外援。
咱们总依赖工业光魔不是长久之计。”
他从文件袋里抽出份行业报告递给了李扬。
“你看,国内像样的特效公司就水晶石、华龙几家,规模小不说,还普遍缺懂电影的技术人才。咱们是不是该自己搞个特效公司?”
王义这话正戳中李扬的心思,他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他的目光扫过“人才断层”“技术落后”等字样,语气里藏着抑制不住的兴奋。
“你这可是跟我想到一块儿去了。但现在真不是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