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扬点点头,按下开机键。
螺旋桨转动的嗡鸣声从微弱渐至清晰,样机平稳地升起,悬停在离办公室地面半米处。
他操控着遥控器,无人机灵活地左右移动,摄像头传回的画面在监视器上流畅显示,虽然画质不算顶尖,但在2006年已经算得上惊艳。
“多机协同呢?”李扬突然问,“比如十台一起飞,能不能按预设轨迹编队?”
王涛抓了抓后脑勺,“这……还在试。现在只能两台同步,多了就容易断联。
我们想借鉴蜂群算法,但芯片算力跟不上,得等新的方案出来。”
“不错。”李扬关掉电源,将样机放回箱中,语气却严肃起来,“但这还不够。我要的不是玩具,是能在大型活动上用的设备。”
王涛的眼神正了正神色:“您说的是……”
“2008年奥运开幕式。”李扬看着他的眼睛,一字一句道,“我需要几百架无人机协同运动,组成动态图案,还要能实时传输高清画面。
现在的500米操控距离不够,续航得翻倍,最重要的是多机协同——这才是核心。”
王涛的呼吸明显急促起来,他从背包里掏出笔记本,飞快地写着什么.
“多机协同需要解决信号干扰问题,得开发专用的通讯协议……
续航的话,换新型锂电池可能行,但成本会上去……远距离传输可以试试增强天线,不过重量会增加……”
他嘴里念念有词,手指在纸上画着电路图,刚才汇报工作时的拘谨一扫而空,眼里闪烁着科研人员特有的专注。
李扬看着他沉浸在技术世界里的模样。
为什么后世王涛能把大疆做到行业第一——那是种对技术近乎偏执的热爱。
“资金不是问题。”
李扬打断他的思路,看着他窘迫地停下笔,忽然觉得好笑。
“需要多少研发经费,多少人手,尽管开口。
明天让财务跟你对接,再拨两百万研发经费。但有个条件——每个月给我份进展报告。”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郑重:“我要的是两年内必须达标。奥运开幕式上,我要让全世界看到华夏的无人机技术。
不过你们也要注意保密,这件事除了你和李教授外,不能让任何外人知道。”
王涛猛地抬头,眼里的光比刚才更盛。
“李总放心!我今晚就回去跟导师商量,增加研究人员保证完成!”
“急什么。”李扬看了眼窗外,雪已经停了,“今晚我做东,尝尝京都的谭家宫廷菜。”
晚上的谭家菜馆里,红木圆桌上摆着景泰蓝的餐具,红烧鲍脯泛着琥珀色的光,黄焖鱼翅上飘着翠绿的菜心。
王涛看着满桌的菜,显得有些拘谨。
“李总,太破费了……”
“犒劳你的。”李扬给他夹了块鲍鱼,“搞研发辛苦,得补补身体。”
饭桌上,王涛几乎没聊别的,全是无人机的未来构想。
从农业植保到灾害救援,从航拍电影到电力巡检,他说得眉飞色舞,仿佛那些场景就在眼前。
李扬安静地听着,偶尔插一两句,心里清楚——自己不仅投资了一个项目,更是投资了一个能改变行业未来的人。
他对两年后的奥运开幕式,多了几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