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道济抵达后,和到彦之的军队会合,率领战舰沿着江岸前进。谢晦起初看到朝廷战舰不多,轻视他们,没有立即出战。到了傍晚,朝廷军队借着风势逆流而上,战舰前后相连,连绵不断;谢晦的军队人心离散,丧失了斗志。戊辰日,朝廷军队抵达,在忌置洲尾部停泊,排列战舰渡过长江,谢晦的军队瞬间全线溃败。谢晦连夜逃出,投奔巴陵,找到一艘小船返回江陵。
在此之前,文帝派雍州刺史刘粹从陆路率领步兵、骑兵袭击江陵,抵达沙桥;周超率领一万多人迎战,大败刘粹,刘粹的士兵死伤超过一半。不久,谢晦战败的消息传到江陵。起初,谢晦因和刘粹关系好,任命刘粹的儿子刘旷之为参军;文帝对此有疑虑,王弘说:“刘粹没有私心,一定不会有问题。”刘粹接受讨伐谢晦的命令后,毫无顾虑地进军,文帝因此嘉奖他。谢晦也没有杀刘旷之,把他送回刘粹身边。
丙子日,文帝从芜湖东返建康。
谢晦回到江陵,没有其他安排,只对周超感到愧疚道歉而已。当天夜里,周超丢下军队,独自乘船到到彦之那里投降。谢晦的部众几乎逃散殆尽,只好带着弟弟谢遯等七人骑马向北逃跑。谢遯身材肥胖,不能骑马,谢晦每次都要等他,所以走得不快。己卯日,他们抵达安陆延头,被戍守将领光顺之抓获,用囚车押送到建康。
到彦之抵达马头,何承天主动前来归附。到彦之于是代理荆州府事务,任命周超为参军;刘粹把沙桥战败的情况上报,到彦之才逮捕周超。随后朝廷诛杀谢晦、谢皭、谢遯以及他们兄弟的儿子,还有同党孔延秀、周超等人。谢晦的女儿、彭城王妃披散头发、光着脚,和谢晦诀别说:“大丈夫应当战死在战场,怎么能在闹市中被处死,让尸体杂乱丢弃!”庾登之因没有实际参与叛乱,被免除官职、软禁;何承天和南蛮行参军新兴人王玄谟等人都被赦免。谢晦逃跑时,身边的人都抛弃了他,只有延陵盖追随他不离不弃,文帝任命延陵盖为镇军功曹督护。
谢晦起兵时,招引北魏南蛮校尉王慧龙作为外援。王慧龙率领一万部众攻克思陵戍,进军包围项城。听说谢晦战败后,才撤军返回。
益州刺史张茂度接受诏令袭击江陵;谢晦战败时,张茂度的军队才抵达白帝。朝中议事的人怀疑张茂度有二心,文帝因张茂度的弟弟张邵忠诚有气节,赦免了张茂度,让他返回益州。
三月辛巳日,宋文帝返回建康,征召谢灵运为秘书监,颜延之为中书侍郎,对二人的赏赐和待遇十分优厚。
文帝因僧人慧琳擅长谈论,常和他商议朝廷大事,慧琳于是参与机要事务。他家门前宾客云集,常有几十辆车停靠,各地的馈赠贿赂接连不断,家中常设七八桌宴席,座位上始终坐满客人。慧琳穿着高齿木屐,披着貂皮大衣,还设置了“通呈”(传达宾客信息的官员)和“书佐”(文书官员)。会稽人孔觊曾去拜访他,恰逢宾客拥挤,两人只匆匆寒暄几句便分开。孔觊感慨道:“竟然出现了穿黑色僧衣的宰相,真是冠冕和鞋履的位置都颠倒了!”
夏季,五月乙未日,文帝任命檀道济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到彦之为南豫州刺史。派遣散骑常侍袁渝等十六人分别巡视各州郡县,考察地方官的政绩,探访百姓的疾苦;又让各郡县分别上奏政务的改进建议。丙午日,文帝亲临延贤堂审理案件,从此每年都会亲自审理三次案件(即“三讯”,古代司法制度,指对重罪多次审问以明实情)。
左仆射王敬弘,性情淡泊恬静,名声显赫;但对于官府的公文,他从不查看。曾参与旁听审案,文帝问他对疑难案件的看法,王敬弘无法回答。文帝脸色变了,问身边侍从:“为什么不把审讯文书交给仆射?”王敬弘说:“我就算拿到文书读了,也还是看不懂。”文帝很不高兴,虽然仍对他保持礼节上的敬重,却不再让他参与政务。
六月文帝任命右卫将军王华为中护军,仍兼任侍中。王华因王弘辅佐朝政,王昙首被文帝亲近信任,两人地位与自己相当,觉得自己的才能没能充分发挥,常叹息说:“宰相一下子有好几个人,天下怎么能治理好!”当时,南朝没有固定的“宰相”官职,只要是君主与之商议政事、托付机密事务的人,都算是宰相,所以王华才有这样的感叹。也有担任侍中却不被视为宰相的人;但尚书令、尚书仆射,中书监、中书令,侍中,侍郎,给事中,都是当时的重要官职。
王华与刘湛、王昙首、殷景仁都担任侍中,四人风度才干出众,是当时的杰出人物。文帝曾和他们在合殿宴饮,心情十分愉悦。宴会结束后,文帝目送他们离开,许久才感叹道:“这四位贤才,是当代的精英,共同掌管朝廷机要,恐怕后代很难再有这样的人才了!”
黄门侍郎谢弘微和王华等人都被文帝看重,当时号称“五臣”。谢弘微是谢琰的侄孙,他神情端庄、处事审慎,只在恰当的时候说话,在奴婢仆人面前也不随意说笑,因此无论尊卑老少,都像敬重神明一样敬重他。堂叔谢混特别看重他,常说:“弘微与人不同却不伤害他人,与人相同却不违背正道,我对他没有任何不满。”
文帝想封王昙首、王华等人爵位,拍着御座说:“我能坐上这个位置,全靠你们兄弟,否则不会有今天。”于是拿出封爵的诏书给他们看。王昙首坚决推辞说:“最近的事(指平定谢晦),全靠陛下英明,才抓获罪人。我们怎么能借着国家的灾祸谋取自身的利益呢!”文帝于是打消了封爵的念头。
北魏方面北魏国主(拓跋焘)下诏询问公卿大臣:“如今要出兵征讨,赫连(夏国)和蠕蠕(柔然),应该先打哪一个?”长孙嵩、长孙翰、奚斤都回答:“夏国百姓定居,不能成为大患。不如先讨伐蠕蠕,如果追击到他们,就能大获全胜;如果追不到,就在阴山打猎,获取禽兽的皮毛、兽角来补充军资。”太常崔浩说:“蠕蠕的部众像鸟一样聚集、像野兽一样逃窜,派大军追击却追不上,派轻兵追击又不足以制服敌人。赫连氏的领土不过千里,政治残暴、刑法严苛,被人和神都抛弃,应该先讨伐夏国。”尚书刘絜、武京侯安原则请求先讨伐北燕。于是北魏国主从云中向西巡视到五原,趁机在阴山打猎,又向东抵达和兜山。秋季,八月北魏国主返回平城。
宋与北燕文帝下诏派殿中将军吉恒出使北魏。北燕太子冯永去世,北燕主(冯跋)立次子冯翼为太子。
西秦与河西、夏国西秦王乞伏炽磐讨伐河西(北凉),抵达廉川,派遣太子乞伏暮末等率领三万步兵、骑兵进攻西安城,没能攻克,又进攻番禾。河西王沮渠蒙逊出兵抵抗,同时派使者游说夏国主(赫连昌),让他趁虚袭击西秦都城枹罕。夏国主派遣征南大将军呼卢古率领两万骑兵进攻苑川,车骑大将军韦伐率领三万骑兵进攻南安。乞伏炽磐听说后,率军返回。九月乞伏炽磐将国内的老弱百姓、牲畜财产迁徙到浇河及莫河的仍寒川,留下左丞相乞伏昙达镇守枹罕。夏国将领韦伐攻克南安,抓获西秦的秦州刺史翟爽、南安太守李亮。
吐谷浑的握逵等人率领两万多个部落背叛西秦,逃到昂川,归附吐谷浑王慕容慕璝。
宋朝境内发生大旱,蝗虫成灾。
左光禄大夫范泰上奏说:“妇人有‘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的道义,没有自作主张的道理。谢晦的家眷还在尚方署(掌管宫廷手工制造的机构,此处指被关押),希望陛下留意。”文帝下诏赦免了谢晦的家眷。
北魏伐夏决策北魏国主听说夏国世祖(赫连勃勃)去世,夏国皇子们互相争夺权力,国内动荡,想趁机讨伐夏国。长孙嵩等人都反对说:“如果夏国据城坚守,以逸待劳,而蠕蠕的大檀可汗听说后,趁机偷袭我们,这是危险的策略。”
崔浩说:“往年以来,火星两次停留在羽林星附近,还出现‘钩己’(星体运行的特殊轨迹)的天象,占卜显示这是西秦灭亡的征兆。今年五星(金、木、水、火、土)同时出现在东方,利于向西讨伐。天意和人心相应,不能错过这个机会。”长孙嵩坚持反对,北魏国主大怒,斥责长孙嵩在任时贪污,命令武士殴打羞辱他。于是派遣司空奚斤率领四万五千人袭击蒲阪,宋兵将军周几率领一万人袭击陕城,任命河东太守薛谨为向导。薛谨是薛辨的儿子。
北魏国主想让中书博士平棘人李顺统领前锋部队,向崔浩咨询,崔浩说:“李顺确实有谋略,但我和他有姻亲关系,深知他为人处事容易见风使舵,不能把重任单独托付给他。”北魏国主于是放弃了这个想法。崔浩和李顺从此产生矛盾。
冬季,十月丁巳日,北魏国主从平城出发(伐夏)。
西秦与夏的战事西秦左丞相乞伏昙达与夏国将领呼卢古在嵻良山交战,乞伏昙达战败。十一月呼卢古、韦伐进攻枹罕。西秦王乞伏炽磐迁都到定连。呼卢古攻入枹罕南城,镇京将军赵寿生率领三百名敢死士兵奋力作战,击退呼卢古。呼卢古、韦伐又到湟河进攻沙州刺史出连虔,出连虔派遣后将军乞伏万年击败他们。夏军再进攻西平,抓获安西将军库洛干,活埋西秦士兵五千多人,劫掠两万多户百姓后离去。
仇池氐族首领杨兴平请求归附宋朝。梁州、南秦州刺史吉翰派遣始平太守宠咨占据武兴。氐王杨产派遣弟弟杨难当率兵抵抗宠咨,宠咨击退杨难当。
北魏袭夏统万城北魏国主行军到君子津,恰逢天气突然变冷,黄河结冰,戊寅日,北魏国主率领两万轻骑兵渡过黄河,袭击夏国都城统万。壬午日,正值冬至,夏国主(赫连昌)正在宴请群臣,北魏军队突然抵达,夏国朝廷上下惊慌失措。北魏国主在黑水驻军,距离统万城三十多里。夏国主出兵迎战,战败后逃回城中。城门还没来得及关闭,北魏的内三郎(宫廷侍卫官)豆代田率领部众乘胜攻入西宫,焚烧西宫西门;城门关闭后,豆代田翻越宫墙逃出。北魏国主任命豆代田为勇武将军。北魏军队在城北过夜,癸未日,分兵四处劫掠,杀死、俘获夏国军民数万人,缴获十几万头牛马。北魏国主对将领们说:“统万城现在还攻不下来,以后再和你们一起来夺取它。”于是迁徙夏国一万多户百姓后返回。
北魏攻夏其他地区夏国弘农太守曹达听说周几率军前来,不战而逃。北魏军队乘胜长驱直入,进入三辅地区(关中)。恰逢周几在军中去世,蒲阪守将东平公赫连乙斗听说奚斤率军前来,派使者到统万告急。使者抵达统万时,北魏军队已经包围了统万城;使者返回后,告诉赫连乙斗:“统万城已经被攻破了。”赫连乙斗恐惧,放弃蒲阪向西逃往长安,奚斤于是攻克蒲阪。夏国主的弟弟赫连助兴原本镇守长安,赫连乙斗到后,和他一起放弃长安,向西逃往安定。十二月奚斤进入长安,关中的氐族、羌族部落都向奚斤投降。河西王沮渠蒙逊和氐王杨玄听说后,都派遣使者归附北魏。
宋朝内乱前吴郡太守徐佩之聚集一百多名党羽,谋划在第二年正月初一的朝廷朝会时在殿中作乱,事情败露,壬戌日,朝廷逮捕并斩杀徐佩之。
营阳太妃张氏去世。
西秦变故西秦征南将军吉毘镇守南漒,陇西人辛澹率领三千户百姓占据南漒城驱逐吉毘,吉毘逃回枹罕,辛澹向南逃到亿池。
北魏政策调整北魏刚占领中原时,很多百姓逃亡隐居。天兴年间(北魏道武帝时期),朝廷下诏搜捕逃亡的农户,让他们缴纳丝织品;于是很多人自报为“r茧罗觳户”(专门缴纳丝织品的特殊户籍),这些人不隶属于郡县,导致赋税徭役不均。这一年,北魏朝廷下诏废除这种特殊户籍,将这些人全部归属郡县管理。
宋文帝元嘉四年(丁卯年,公元427年)
春季,正月辛巳日,宋文帝到南郊祭祀天神。
乙酉日,北魏国主返回平城。从统万迁徙来的百姓在途中大多死亡,能到达平城的只有十分之六七。
己亥日,北魏国主前往幽州。夏国主(赫连昌)派遣平原公赫连定率领两万部众进攻长安。北魏国主听说后,在阴山砍伐树木,大规模制造攻城器具,再次谋划讨伐夏国。
西秦羌乱山羌背叛西秦。二月西秦王乞伏炽磐派遣左丞相乞伏昙达招抚慰问武始的各羌部落,征南将军吉毘招抚慰问洮阳的各羌部落。羌人抓获乞伏昙达,押送到夏国;吉毘被羌人攻击,逃回西秦,士兵和战马死伤超过十分之八九。
北魏国主返回平城。
宋朝皇室动向乙卯日,宋文帝前往丹徒,己巳日,拜谒京陵(宋武帝刘裕的陵墓)。当初,宋高祖刘裕显贵后,命令把自己年轻时使用的农具收藏起来,留给子孙看。文帝到旧宅看到这些农具,面露惭愧之色。身边侍从有人进言说:“大舜在历山亲自耕种,大禹亲自治理水土。陛下不看到这些旧物,怎么能知道先帝的高尚品德和耕种的艰难呢!”
三月丙子日,北魏国主派遣高凉王拓跋礼镇守长安。拓跋礼是奚斤的孙子。又下诏命令执金吾桓贷在君子津建造桥梁。
丁丑日,北魏广平王拓跋连去世。
丁亥日,宋文帝返回建康。
戊子日,尚书右仆射郑鲜之去世。
西秦官职调整西秦王乞伏炽磐任命辅国将军段晖为凉州刺史,镇守乐都;平西将军麹景为沙州刺史,镇守四平;宁朔将军出连辅政为梁州刺史,镇守赤水。
夏季,四月丁未日,北魏员外散骑常侍步堆等人出使宋朝。
庚戌日,文帝任命廷尉王徽之为交州刺史,征召前交州刺史杜弘文回京。杜弘文身患疾病,亲自乘车上路;有人劝他等病痊愈后再出发,杜弘文说:“我家三代手持符节(担任地方官),一直想为朝廷献身,何况现在是被征召呢!”于是启程,在广州去世。杜弘文是杜慧度的儿子。
北魏再伐夏北魏奚斤与夏国平原公赫连定在长安对峙。北魏国主想趁虚进攻统万,挑选士兵、训练军队,部署将领:命令司徒长孙翰等率领三万骑兵作为前锋,常山王拓跋素等率领三万步兵作为后续部队,南阳王拓跋伏真等率领三万步兵运送攻城器具,将军贺多罗率领三千精锐骑兵作为先锋侦察。拓跋素是拓跋遵的儿子。五月北魏国主从平城出发,命令龙骧将军代人陆俟统领各军镇守大碛(大漠),防备柔然。辛巳日,北魏国主率军渡过君子津。
壬午日,宋朝中护军王华去世。
北魏主(拓跋焘)抵达拔邻山后,修筑城池,留下粮草物资,率领三万轻骑兵加速前进(倍道而行)。大臣们都劝谏说:“统万城坚固,不是短时间能攻克的。如今只带轻骑兵讨伐,进攻不能取胜,后退又没有物资支援,不如让步兵、攻城器具一起前进。”北魏主说:“用兵的策略中,攻城是最下策,只有万不得已时才用。如果现在让步兵、攻城器具一起进军,夏军一定会恐惧而坚守城池。要是攻城不能及时攻克,粮草耗尽、士兵疲惫,外面又没有可劫掠的物资,我们就会进退两难。不如用轻骑兵直接抵达城下,夏军看到步兵没来,必定会放松警惕;我们再故意表现出虚弱的样子引诱他们,他们若出战,就能活捉他们了。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们的士兵离家两千多里,又隔着黄河,这就是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处境。所以用轻骑兵攻城虽然不够,但决战却绰绰有余。”于是继续前进。
六月癸卯日(初一),发生日食。
北魏主抵达统万城,分派军队埋伏在深谷中,只派少量士兵到城下。夏国将领狄子玉投降北魏,说:“夏主听说北魏大军到来,派使者征召平原公赫连定,赫连定说:‘统万城坚固险峻,不容易攻克。等我活捉奚斤,再慢慢前往统万,内外夹击北魏军,没有不成功的。’所以夏主坚守城池等待赫连定。”北魏主对此感到担忧,于是退军以显示虚弱,派遣娥清和永昌王拓跋健率领五千骑兵向西劫掠夏国百姓。
北魏有士兵因犯罪逃奔夏国,说北魏军粮草已尽,士兵只能吃野菜,粮草物资还在后方,步兵也没到,夏国应该趁机发动进攻。夏主(赫连昌)听从了这个建议。甲辰日,夏主率领三万步兵、骑兵出城。长孙翰等人都说:“夏军步兵阵形坚固,难以攻破,应该避开他们的锋芒。”北魏主说:“我们远道而来就是为了找夏军作战,只怕他们不出城。现在他们既然出城了,我们却避而不战,只会让他们士气高涨、我们士气低落,这不是好计策。”于是集结军队假装逃跑,引诱夏军追击以疲惫他们。夏军兵分两翼,擂鼓呐喊追击,追了五六里,恰逢东南方向刮起大风,沙尘漫天,天色昏暗。北魏宦官赵倪精通方术,对北魏主说:“现在风雨从夏军方向吹来,我们面对风雨,他们背对风雨,这是上天不帮助我们;而且将士们又饥又渴,希望陛下率领骑兵避开,等以后再决战。”崔浩呵斥他说:“你说的是什么话!我们千里奔袭寻求胜利,一天之内怎么能改变策略!夏军贪图追击不肯停止,他们的后军已经断绝,我们应该埋伏军队、分兵出击,趁其不备突袭他们。风向由人利用,哪有固定不变的道理!”北魏主说:“说得好!”于是把骑兵分为左右两队,从两侧夹击夏军。战斗中,北魏主的马突然绊倒,他从马上摔下来,差点被夏军活捉;拓跋齐用身体护住他,拼死作战,夏军才后退。北魏主趁机跳上马,刺杀夏国尚书斛黎文,杀了他,又杀了十多名夏军骑兵,自己也被流箭射中,却仍奋力战斗不止,夏军大败溃散。拓跋齐是拓跋翳槐的玄孙。
北魏军乘胜追击夏主到统万城北,杀死夏主的弟弟河南公赫连满和侄子赫连蒙逊,夏军死亡一万多人。夏主来不及逃回城中,于是逃奔上邽。北魏主穿着普通士兵的衣服追击逃兵,趁机进入统万城;拓跋齐坚决劝阻,北魏主不听。夏国人发现后,赶紧关闭所有城门;北魏主于是和拓跋齐等人进入夏国皇宫,找到一条妇人的裙子,把它系在长矛上,北魏主踩着长矛爬上城墙,才勉强逃脱。恰逢日落,夏国尚书仆射问至护送夏主的母亲逃出城,长孙翰率领八千骑兵追击夏主到高平,没追上,只好返回。
乙巳日,北魏主进入统万城,俘获夏国的王、公、卿、将、校以及夏主的母亲、后妃、姊妹、宫女等上万人,缴获三十多万匹马、几千万头牛羊,国库中的珍宝、车辆、旗帜、器物等数不胜数,北魏主按等级赏赐给将士们。
起初,夏世祖(赫连勃勃)生性奢侈,修筑统万城时,城墙高十仞(一仞约七尺),地基厚三十步,城墙顶部宽十步,宫墙高五仞,坚固得能用来磨砺刀斧。宫殿台榭宏伟壮丽,都雕刻彩绘,装饰着绮罗绸缎,极尽奢华。北魏主看着这些建筑,对身边的人说:“这么小的国家却如此劳民伤财,想不灭亡,可能吗!”
北魏主俘获夏国太史令张渊、徐辩,仍任命他们为太史令。俘获原东晋将领毛修之、西秦将军库洛干,把库洛干送回西秦,因毛修之擅长烹饪,任命他为太官令(掌管皇帝膳食的官员)。北魏主看到夏国着作郎天水人赵逸写的文章,其中对夏主的赞美过于夸张,愤怒地说:“这个小子无道,竟敢这样吹捧!这是谁写的?赶紧追查治罪!”崔浩说:“文人写文章褒贬人物,大多言过其实,大概是不得已而为之,不值得治罪。”北魏主才作罢。北魏主收纳夏世祖的三个女儿为贵人。
奚斤仍与夏国平原公赫连定在长安对峙。北魏主命令宗正娥清、太仆丘堆率领五千骑兵夺取关中地区(关右)。赫连定听说统万城已被攻破,于是逃奔上邽;奚斤追击到雍城,没追上,只好返回。娥清、丘堆进攻夏国的贰城,攻克了它。
北魏主下诏让奚斤等人撤军。奚斤上奏说:“赫连昌逃到上邽自保,集结残余兵力,还没有稳固占据一方的资本;现在趁他处境危急,消灭他很容易。请求增派铠甲和马匹,平定赫连昌后再返回。”北魏主不同意,奚斤坚持请求,北魏主才答应,给了奚斤一万人的兵力,派遣将军刘拔送去三千匹马,同时留下娥清、丘堆,让他们和奚斤一起进攻夏国。
辛酉日,北魏主从统万城向东返回,任命常山王拓跋素为征南大将军、持符节,和执金吾桓贷、莫云一起留守统万城。莫云是莫题的弟弟。
西秦王乞伏炽磐返回枹罕。
秋季,七月己卯日,北魏主抵达柞岭。柔然入侵云中郡,听说北魏已攻克统万城,于是撤军逃走。
西秦王乞伏炽磐对大臣们说:“我早知道赫连氏成不了大事,赫连昌侥幸归附北魏,现在果然如我所说。”八月,乞伏炽磐派遣叔父、平远将军乞伏渥头等人到北魏进贡。
壬子日,北魏主返回平城,把从夏国俘获的物资按等级赏赐给留在平城的官员们。
北魏主为人身材壮实、勇猛强悍,亲临城下对阵作战时,常亲自冒着箭雨石弹冲锋,身边的人接连死伤,他却神色镇定;因此将士们都敬畏服从他,甘愿拼死效力。他生性节俭直率,衣服、车马、饮食只满足基本需求而已。大臣们请求加固京城城墙、修建宫殿,说:“《周易》中说:‘王公设置险阻,来守卫自己的国家。’另外萧何也说过:‘天子以天下为家,宫殿不壮丽,就无法彰显威严。’”北魏主说:“古人有句话:‘治国在于德行,不在于险阻。’赫连屈丐(赫连勃勃的本名)用蒸土筑城,却还是被我消灭了,难道是因为城墙不够坚固吗?现在天下还没平定,正需要民力,兴修土木工程的事,我不会做。萧何的说法,不是正确的言论。”他常认为财物是军队和国家的根本,不能轻易浪费。至于赏赐,都给那些为国战死、有功劳的人家,皇亲国戚和受宠的权贵从未凭空得到过赏赐。他命令将领出兵时,会明确指导战略部署,违背他部署的人大多失败。他善于识别人才,有时会从士兵中选拔人才,只看重对方的才能和用处,不管出身背景。他观察敏锐、明辨是非,下属没有隐瞒实情的机会;赏赐不遗漏地位低微的人,惩罚不回避权贵,即使是他非常喜爱的人,也始终不宽容。他常说:“法律是我和天下人共同遵守的,怎么敢轻视呢!”但他生性残忍,杀人果断,常常杀了人之后又后悔。
九月丁酉日,安定郡百姓献出城池投降北魏。
氐王杨玄派遣将军苻白作在赤炎包围西秦的梁州刺史出连辅政。赤炎城中粮草耗尽,百姓抓住出连辅政投降苻白作。出连辅政被押到骆谷时,趁机逃了回来。冬季,十月,西秦任命骁骑将军吴汉为平南将军、梁州刺史,镇守南漒。
十一月,北魏主派遣司马公孙轨兼任大鸿胪,持符节册封杨玄为都督荆、梁等四州诸军事、梁州刺史、南秦王。公孙轨抵达氐族边境时,杨玄没有出城迎接;公孙轨责备杨玄,打算带着册封文书返回北魏,杨玄害怕了,才到郊外迎接。北魏主认为公孙轨做得好,任命他为尚书。公孙轨是公孙表的儿子。
十二月,西秦梁州刺史吴汉被各羌族部落进攻,率领两千户百姓返回枹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