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人陆续来了。大多是本地老主顾,也有几个外地来的年轻人。
沈知意亲自泡茶。水汽升腾时,按下播放键。陈婶的声音缓缓响起,带着方言腔调,节奏轻快又温柔。
一位穿白衬衫的女孩听完,忽然低头抹了下眼角。她拿起笔,在纸上写:“我奶奶也这样唱过。去年她走了,我再没听过这声音。”
她把纸折好,放进门口那只桂花木匣里。匣子上写着:“写下你想说的话。”
另一桌的男人看了很久那幅“送饭图”,问:“画里小孩现在在哪?”
“是我。”沈知意站在旁边说,“那年我七岁。”
男人点点头,没再说话,低头慢慢喝茶。
活动结束前,裴砚拿出一叠卡片。“这是我们整理的村民常说的茶谚,以后每盒‘初遇’都会附一张。”
小周站在边上,突然说:“我昨晚睡不着,把之前大家留言里的老话都抄下来了。一共二十条,标题我想好了,叫《桃溪人说茶》。”
沈知意接过来看。第一条写着:“清明不断雾,茶芽赛珍珠。”
她笑了。
晚上收工后,小周抱着样稿离开。走的时候哼着那首采茶调,调子还不太准,但挺认真。
陈婶回家路上碰到邻居,拉着人家说:“你听了吗?那录音里第一个就是我!明天我还去,他们说要多录几首!”
裴砚在院子里检查展览标签有没有贴牢。最后一张是“子时焙火图”,画的是老人守着炭炉翻茶。他用手压了压边角,确认不会被风吹起。
沈知意坐在桂花树下,翻看木匣里的留言。纸条越来越多,字迹各异。有人写“想回家陪妈妈喝一次茶”,有人写“原来一片叶子背后有这么多人”。
她找出一本新笔记,封面用毛笔写了四个字:《茶中有事》。放进手稿箱时,阿斑跳上案头,钻进她怀里,尾巴扫过本子边缘。
裴砚站起身,望向山路尽头。夕阳快落下去了,远处两个身影背着画板走来,脚步轻快。
小周骑车经过书坊门口,车筐里放着明信片样稿。风掀动纸角,露出背面那句茶谚:“慢火出香,静心出好茶。”
沈知意伸手摸了摸阿斑的头。老猫打了个哈欠,蜷得更紧了些。
裴砚走到她身边,低声说:“下次‘桂语日’,可以让大家试着画自己记忆里的茶。”
沈知意还没回答,阿斑突然抬头,耳朵竖了起来。
门外传来脚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