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全球推广(1 / 2)

门外传来脚步声,沈知意抬起头。小周站在门口,手里抱着一叠纸,脸上带着笑意。

“姐,邮件回了。”他说,“三家国际茶商都同意签试销协议。”

沈知意放下笔,从木箱里抽出一张干净的宣纸铺在桌上。她没说话,只是轻轻点头。

小周把打印的邮件放在案上。最上面那封写着:“我们对‘初遇’的风味感兴趣,更想了解它背后的人和故事。”

阿斑跳下窗台,绕过她的脚边,钻进了焙房。

裴砚这时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本翻旧的笔记本。他看了眼桌上的文件,问:“准备怎么回应?”

沈知意指着邮件里的一行字:“他们要故事。我们有。”

裴砚坐下,从袖口掏出一支钢笔。“先列个计划。出口流程、包装标准、文化内容呈现方式,都要理清楚。”

小周站在一旁,声音有点急:“可国外规矩不一样,二维码能扫吗?音频会不会违规?”

“分两版。”裴砚翻开笔记,“基础包装符合当地法规,不加额外内容。文化部分做成线上链接,扫码进入专属页面。这样既安全,也能传递完整信息。”

沈知意起身去了隔壁房间,拿出一个布包。里面是《桃溪人说茶》的手抄稿,还有几张“桃溪十二时辰”的样图。

她把材料摊开在桌上。“每一批茶,无论卖到哪里,必须附一张手写茶谚卡。不用多,就一句。”

小周皱眉:“这得多花时间,还容易出错。”

“但这是我们的东西。”她说,“不是机器印出来的,是人写的。有人味。”

裴砚看着她,片刻后说:“那就定下来。轻载体,重内涵。茶是商品,也是信物。”

夜深了,书坊的灯还亮着。

沈知意坐在桌前,面前摊着一张世界地图。她用铅笔圈出三个城市:日内瓦、东京、墨尔本。这些都是最早回复的合作方所在地。

裴砚坐在对面,手里拿着一份各国茶叶进口规定摘要。他一条条念出来,她在旁边做标记。

“日本对食品标签要求严格,所有成分必须用日文标注。”

“澳大利亚允许附加文化说明,但不能作为功能宣传。”

“瑞士需要有机认证,但我们已经有备案记录。”

两人一边核对,一边修改方案。桌上放着两杯刚泡好的“初遇”,热气缓缓升起。

沈知意停下笔,看向窗外。月光落在桂花树梢上,枝叶安静。

“你觉得他们会懂吗?”她问。

裴砚合上资料册。“不一定全懂。但只要一个人记住这片山、这群人,就够了。”

三天后,茶铺后院。

小周拿着打印好的推广计划来回走动。纸张被风吹得哗哗响。

“我们要把‘送饭图’印到巴黎的盒子上?”他又问了一遍。

沈知意正在炒茶,铁锅里的茶叶发出细微的噼啪声。她抬眼笑了笑:“不是为了巴黎。是为了那个七岁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