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堡垒”系统成功抵御“镜厅”主力攻击的消息,在“星火网络”核心圈层内不胫而走,极大地鼓舞了分散在全球的盟友。
然而,就在这防御胜利的余韵中,一股由“镜厅”精心策划的舆论逆流,开始在公共领域汹涌而至。
这一次,他们不再攻击具体的技术或产品,而是直接挑战联盟的价值根基。
一系列由知名学者、财经评论员和未来学家署名的文章,在各大主流媒体和智库报告中频繁出现,其核心论调高度一致:
在人类面临生存与发展巨大压力的时代,过度强调个体情感、文化多样性与社群联结,已成为一种“奢侈的低效”和“文明的包袱”。
他们以冰冷的数字和宏大的叙事,论证“效率至上”的合理性:
唯有将资源集中于最可能产生突破性成果的尖端科技领域,推行标准化的社会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非理性”情感和“冗余”文化传统对决策的干扰。
人类文明才能在激烈的星际竞争(他们开始隐晦地引入这个概念)和资源危机中存活下来。
他们将冰洁所倡导的“人性化科技”和“情感完整性”描绘成一种怀旧的、感性的、却注定要被时代洪流淘汰的浪漫主义幻想。
“情感的代价,我们还能承受多久?”一篇广为流传的评论如此质问。
“当我们的竞争对手(暗指可能的地外文明或其他未被言明的存在)以绝对理性和效率进化时,我们是否还要被个体的悲欢离合所拖累?”
这股论调以其看似客观、理性的外表,裹挟着对未来的焦虑,在社会上,尤其是在部分精英和年轻群体中,产生了不小的共鸣。
一种“为了生存,必须牺牲柔软”的氛围开始弥漫。
面对这股来势汹汹的“效率至上”逆流,联盟内部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单纯的技术反驳或情感呼吁,在这种宏大叙事的碾压下,似乎显得苍白无力。
就在这时,冰洁站了出来。
她决定不再局限于内部的“情感智库”讨论,而是要走向更广阔的公共舞台,正面回应这股思潮。
在陆彬和张晓梅的全力支持下,她接受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与人文跨界论坛——“雅典娜峰会”的邀请,将在其年度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
演讲日当天,硅谷会议中心座无虚席。
线上直播频道的观看人数更是创下纪录。
所有人都想听听,这位被誉为联盟“灵魂”、却始终低调的女性,将如何应对这场对其核心理念的正面挑战。
冰洁身着一袭简洁的深蓝色套装,从容地走上讲台。
她没有携带厚厚的讲稿,目光平静地扫过台下和镜头后的无数双眼睛,其中有期待,有质疑,也有好奇。
“最近,”她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会场,不高亢,却带着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
“我听到很多关于‘效率’与‘情感’的讨论。”
“一种声音告诉我们,为了走向更广阔的星空,为了应对未知的挑战,我们必须变得更‘硬核’,更‘高效’。”
“必须学会抛弃那些拖慢我们脚步的‘柔软’——比如对个体情感的尊重,对文化多样性的珍视,对家园和社群的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