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硅谷晨昏线 > 第十一章 智慧的屏障

第十一章 智慧的屏障(1 / 2)

“心境花园”的潜在威胁与针对帕罗奥图别墅的隐秘渗透。

如同两记警钟,让联盟意识到“镜厅”的攻击已进入一个更加精细和无孔不入的新阶段。

反击,必须在多条战线上同时展开。

在冰洁的倡议和主导下,一个非正式但极具影响力的“情感智库”迅速组建起来。

成员并非技术专家或战略家,而是来自全球“星火网络”中在教育、心理学、艺术、社会学乃至哲学领域的杰出人士。

一位在京都经营百年茶道世家的女家主、一位在肯尼亚用戏剧治疗社区创伤的艺术家、一位在冰岛研究幸福学的学者、一位在亚马逊雨林中守护原住民智慧的长老……这些声音。

通常被主流科技叙事所淹没,此刻却被冰洁敏锐地汇集起来。

智库的第一次线上会议,主题便是“算法时代的情感完整性”。

没有枯燥的数据演示,取而代之的是深刻的个人观察与跨文化智慧的交融。

京都的茶道家分享了她对“一期一会”的理解,强调在高度互联的世界里。

专注当下、真诚面对每一次人际相遇的珍贵,这恰恰是追求“效率”和“标准化连接”的算法所无法赋予的。

肯尼亚的艺术家讲述了如何通过集体创作和肢体表达,帮助人们释放语言无法承载的创伤。

他指出,“心境花园”这类工具试图将情感处理完全个体化、内心化,实则剥夺了通过社群共享来疗愈的可能。

冰岛的学者则提供了数据,表明在那些社区联结紧密、户外活动丰富的地区。

居民的心理韧性指数远高于沉迷数字设备的人群,他质疑将心理健康完全寄托于虚拟交互的合理性。

这些多元而深刻的见解,经过冰洁的梳理和张晓梅在欧洲媒体网络的巧妙传播,逐渐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思潮。

一系列专栏文章、播客访谈和纪录片开始探讨“科技谦逊”的必要性,质疑那些承诺“一键解决”情感问题的应用程序。

倡导回归真实体验、人际支持和专业帮助的“慢”疗愈。

这股思潮并未指名道姓地攻击“心境花园”,却从根本上动摇了其存在的合理性根基,为霍顿团队正在加紧开发的“心泉”应用铺平了道路。

就在认知战场初见成效的同时,一场更直接、更凶险的较量在数字空间悄然爆发。

一个周五的深夜,帕罗奥图别墅地下指挥中心的巨屏上,一道刺目的红色警报无声闪烁。

代表“堡垒”系统外部防御层的虚拟界面上,一股前所未见的数据洪流,正以极高的复杂度和针对性,试图冲击并绕过最外层的“真理之墙”防火墙。

“董事长!”值班的技术负责人声音紧绷,“检测到超大规模、多向量协同攻击!”

“攻击源经过高度伪装,分散在全球数百个僵尸网络节点,但其攻击模式和目标指向性……高度疑似‘镜厅’主力出手!”

陆彬和冰洁被紧急唤至指挥中心。

陆彬立刻坐到主控台前,双手在虚拟键盘上化作残影,指令如瀑布般倾泻而下。

“启动‘镜像迷宫’协议,复制并混淆所有入口点!”

“激活行为分析AI‘洞察’,实时标记异常行为链!”

“所有核心数据通道启动量子加密波动,频率随机切换!”

攻击异常猛烈而狡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