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停下笔,抬头看向几位老者,眼中满是敬佩。这些南疆医者虽然没有系统学习过阴阳五行的理论,却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了顺应自然、调和身体的道理。他们的话语虽然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智慧。
“听长老们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轩辕由衷地感叹道,“我之前以为,治病只要找到对症的药就行了,现在才明白,还得考虑地域、体质,就像你们说的,既不能让湿热太过,也不能让苦寒伤了根本。”
阿普摆了摆手:“先生客气了。我们这些土法子,不过是摸着石头过河。先生走遍天下,见多识广,肯定有更精深的道理。”
轩辕摇摇头:“医道本就没有高低之分,能治好病的就是好法子。南疆的医理,让我对‘阴阳平衡’有了更深的理解。其实无论是湿热还是寒湿,都是阴阳失衡的表现,治疗的关键就在于调和,让身体重新回到平衡的状态。”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就像南疆的雨林,需要阳光雨露,也需要清风拂面,才能生机勃勃。人体也是一样,需要阴阳调和,气血通畅,才能百病不生。”
几位老者听得连连点头,阿普感慨道:“先生这么一说,我们就明白了。原来我们这些土法子,和先生说的医理是一回事啊。”
接下来的几个时辰里,轩辕和南疆的医者们又讨论了许多具体的病例。从如何应对雨季的瘴气,到怎样调理产妇的身体;从孩童常见的湿热黄疸,到老人易患的关节肿痛,每一个话题都充满了实践的智慧。轩辕把自己带来的医案与他们分享,南疆医者也毫无保留地把世代相传的药方和经验告诉了他。
太阳渐渐西斜,透过议事屋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火塘里的炭火已经变成了红烬,草药的香味却更加浓郁了。
轩辕站起身,再次向几位老者深深鞠躬:“多谢各位长老的教诲,我此行收获颇丰。这些珍贵的医理和经验,不仅能救治更多的人,也能让医道更加完善。”
阿普也站起身,笑着说:“先生能把这些法子带出去,让更多人受益,我们也高兴。医道本就该像雨林里的种子,撒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
轩辕让弟子把整理好的南疆医案抄本拿出来,双手递给阿普:“这是我这几日整理的一些笔记,希望能对部落有所帮助。日后若是有机会,我定会再来南疆,与各位继续探讨医道。”
阿普接过抄本,小心地捧在手里,眼中满是感激:“先生有心了。我们也会把先生带来的医理好好研习,让部落的人更健康。”
走出议事屋,夕阳正染红了天边的云彩,雨林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宁静。轩辕回头望了一眼那座充满了智慧的木屋,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南疆之行不仅让他收集到了许多珍贵的草药和药方,更重要的是,他对医道的理解又深了一层。
“先生,我们接下来去哪里?”弟子问道。
轩辕望着西方,那里是他下一个目的地——西陲的草原。“我们向西走,去看看那里的医者,又有什么独特的智慧。”
追风似乎听懂了他的话,轻轻蹭了蹭他的裤腿,发出低低的呜咽声,像是在表达期待。
轩辕摸了摸追风的头,脸上露出了坚定的笑容。医道之路漫漫,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也充满了收获。他相信,只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就能让医道像雨林一样,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
想知道轩辕在西陲草原又会有哪些新的发现?且看下一章自有分晓。